徐竟勛傳來《雷聲與蟬鳴》詩評。也斯眾多琅琅上口的詩作經典均出自此詩集,尤其於「香港」一章。徐竟勛指出,也斯眾詩作描繪香港都市的繁華與變遷,將外部風景轉化為內心情感的投射,形成他獨有的詩意世界。又,〈雷聲與蟬鳴〉以雷聲與蟬鳴互相交織,呈現出消解物我界限,展現人與自然的交融,藉此發現詩人於社會中的位置,撰寫出眾多永不過時的詩作。 (閱讀更多)
汪精衛作為歷史上備受爭議,陳國球在其詩詞中看到他最深情、最癡絕的一面。汪棈衛以「新亭淚」寄寓國事憂思,以「風帆無情」抒發與妻子陳璧君的離別之痛,字裡行間都流淌著其對時代變遷的感慨與對命運的叩問。令陳國球認為文學上的汪精衛比歷史上的汪精衛,更動人,形容他是「癡絕的精衛」。 (閱讀更多)
洛楓傳來影評,指自己被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打動,表示:「電影採取平視的角度、含蓄的敘述風格⋯⋯讓人物透過影像與聲音自動講故事⋯⋯讓觀眾體驗聾人的聲音地景!」觀畢即激發洛楓思考兩個議題:一,科技能否帶來自由與平等,「人工耳蝸」的出現令堅持使用手語者容易被視為異端;二,何為聾人圈子的「異質者」,使用口語或手語者雙方有否彼此尊重和容納。電影探討何謂平等、尊重與共融,是日常生活的相處、人情的建立和自我的長進,鼓勵觀眾懷著面對生命限制迎難而上、找尋出路的勇氣。 (閱讀更多)
Sir.春風燒傳來《阿諾拉》 影評。他指出主角阿諾拉在歡場認識紈绔子弟伊萬後,隨著交易與兩人感情升溫,阿諾拉與性工作者這「物化」符號漸行漸遠,但她所承受的羞辱卻反而加深。Sir.春風燒認為電影真正導出的是真正的「物化」不是發生在性交易中,而是發生在家庭和社會試圖決定女人價值的過程中。 (閱讀更多)
著名歌手方大同的死訊令眾多歌迷震驚。為紀錄方大同對華語樂壇的貢獻,《虛詞》編輯部譤請了音樂及藝文界友好,分享他們印象深刻的方大同歌詞及原因,讓讀者可以重溫這些方大同的觸動人心的歌與詞。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