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 | by Ben(Goodbye HK, Hello UK臉書專頁版主) | 2025-03-26

Ben傳來Netflix影集《混沌少年時》劇評,他表示自劇中探討近年英國社會及青少年問題,且每集以近50分鐘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使其成為現象級的話題,更是每位家長必看之劇。當中主角受到沉迷扭曲大男人主義信仰——Andrew Tate式大男人主義,不論劇中還是現受,都荼毒了不少青少年。他最欣賞的,是劇集並未批判任何人,均因各方都需負上責任,劇中出現的悲劇只是一切的總和所引致。 (閱讀更多)

《門逃》信仰困獸鬥

影評 | by 石啟峰 | 2025-03-24

石啟峰傳來電影《門逃》影評文章。他表示,近年推出《完美物質》等驚悚傑作的出現,觀眾對恐怖片的期待和標準被不斷拉高。《門逃》這套電影可算是出乎意料——它將關於宗教信仰的哲學思辯與令人毛骨悚然的緊張氛圍巧妙結合,為這個語境帶來深刻的意涵。不論在劇本及角色設定、鏡頭語言,及至故事深入叩問宗教信仰的本質,均使石啟峰認為《門逃》實為優秀的恐怖片之作,更直言觀畢後將會對此種類的電影期望一再提高。 (閱讀更多)

看完它就像打開潘朵拉的寶盒:《區判:品味與美學的知識漫畫》

書評 | by 翁稷安 | 2025-03-21

漫畫作為一種視覺敘事媒介,直觀易懂,一直以來都是教育與啟發的重要工具。法國漫畫家蒂法恩‧里维埃將社會學大師皮耶‧布赫迪厄的理論消化,創作出《區判:品味與美學的知識漫畫》一書,以漫畫的方式揭示我們所有的品味選擇,都深深受制於階級的牢籠,並期望讀者讀畢後決心作出改變,甚至徹底的革命。 (閱讀更多)

反抗。躺平。出軌——我們這一代的都市青春哀歌

影評 | by 鄧皓天 | 2025-03-19

鄧皓天觀畢《青春末世物語》,聯想到《函館夜空更深藍》以及《愛上透明系女孩》兩套日本電影,當中都描繪出角色在青春的迷茫中展現的各種面貌及感悟。鄧皓天認為《青春末世物語》將青春的茫然透過焦慮憤怒等情緒展現出來;《函館夜空更深藍》將春青應有的愜意與無憂無慮呈現在鏡頭;《愛上透明系女孩》將一個青春純真的人被社會後變成當初「討厭的大人」的模樣。 (閱讀更多)

無處不旅遊,到處有讀者——談淮遠的《懶鬼出門》

書評 | by 葉嘉詠 | 2025-03-18

葉嘉詠傳來淮遠《懶鬼出門》書評,指出書名雖有「出門」二字,但顯然非單介紹旅遊的散文集。准遠在散文中故意淡化旅遊地點的獨特之處,目的就是讓讀者混亂和困擾,又會鉅細無遺地記錄眾多數字,旨在要讀者無意間從混亂之中墮進迷霧。葉嘉詠認為此舉會引起讀者求知欲,親身到訪當地,以另一種方法推廣旅遊。同時散文集甚少提及香港的原因,亦是淮遠本著Less is more的原則,引起讀者對香港的好奇,散發出《懶鬼出門》的獨特風格。 (閱讀更多)

唯一的大同

其他 | by 林喜兒 | 2025-03-18

方大同逝世的消失,相信眾多歌迷都仍未消化。林喜兒傳來懷緬方大同的文章。方大同對上一張專輯已是2016 年的「JTW 西遊記」,原本計劃在2020再推出新專輯,因為COVID,也因為個人健康問題,最終在八年後《夢想家》才面世。很多人對這張專輯作事後解讀,說是告別生命。其實透過音樂串流平台的介紹,方大同已告訴我們,在對抗疾病的過程中,繼續他的創作與夢想。「I wanted to turn my weakness into strength and create an album I could be proud of」。與其說是告別,不如說是久別重逢,記錄了他在這段日子的心路歷程。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