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鬼太郎故鄉」享譽盛名的日本鳥取縣境港市,其境港觀光協會近日拋出震撼彈:已舉辦近二十載的年度文化盛事「妖怪川柳大賽」,將於第 20 屆圓滿落幕後正式畫下句點。主辦方坦言,生成式 AI 科技的飛速發展,導致評審團隊難以區分參賽作品究竟出自人類手筆抑或是 AI 生成。因此經過慎重考量後,決定明年起停辦比賽。
境港觀光協會指出,AI 技術的普及已成為這項傳統賽事無法跨越的高牆。現今的生成式 AI 不僅能輕易模仿人類的口吻與文筆,更能於須臾之間生成結構工整、甚至看似情感充沛的川柳作品。協會經內部實測發現,AI 生成的作品在技巧與創意上,已達到與人類創作難分軒輊的地步。
評審團隊無奈表示,面對海量湧入的投稿,要從中辨識出人類創作已成不可能的任務。若無法捍衛「人類創作」這核心價值,比賽的公平性將蕩然無存;加上逐字審查 AI 文本的高昂成本,協會最終決定在第 20 屆這一里程碑時刻急流勇退。
「妖怪川柳大賽」自 2006 年創辦,旨在記念漫畫大師、《鬼太郎》作者水木茂故鄉——被稱作「妖怪之城」的境港市。比賽要求參加者提交川柳形式的作品,其需以「妖怪」為題,結合時事與社會現象,創作出詼諧幽默的詩句。有別於講究季語的傳統俳句,川柳形式自由,著重口語機智與諷刺。賽事在 2014 年達到巔峰,曾創下單屆收到來自國內外逾 8,335 件作品的紀錄。那些精準捕捉世態炎涼、引發大眾共鳴的得獎金句,即將成為絕響。
儘管「妖怪川柳大賽」即將成為眾人回憶,但境港推廣妖怪文化的腳步並未停歇。境港觀光協會資深經理古橋剛表示,雖然對活動結束感到遺憾,但視此為轉型的契機。未來將調整策略,從線上的文字徵稿轉向策劃更具互動性的「體驗型」企劃,鼓勵遊客親身到訪,感受這座城市獨特的妖怪氛圍,將原本虛擬的文字交流轉化為線下的真實連結。
從日本到全球,AI 對文壇的衝擊已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顯示,讀者在盲測中不僅無法分辨 AI 與人類詩人的作品,AI 生成的詩歌在某些評分上甚至超越了莎士比亞等文豪。而在華文世界,隨著 DeepSeek 等工具的推出,香港詩人廖偉棠、專欄作家馮睎乾等人實測後亦發現,AI 在現代詩的表現上已獲得業內人士認可,其成品之成熟,幾可與詩人媲美。更有美國研究指出,經微調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在模仿特定作家風格時,甚至比人類模仿者更受讀者青睞。可見AI與人類創作的作品差距正逐漸縮短,已能與人類分庭抗禮,甚至勝過人類的實力。
目前正在進行的第 20 屆大賽將是最後一舞,徵件截止至 12 月 14 日。主辦方誠摯呼籲文人雅士把握最後機會,以人類獨有的情感溫度,為這段長達二十年的妖怪文學記憶,寫下最動人的終章。
「妖怪川柳大賽」的落幕,或許只是 AI 時代文藝變革的序曲。當 AI 的創作能力逐漸與人類分庭抗禮,甚至有超越之勢,我們正面臨一個巨大的叩問:未來是選擇人機共創,還是堅守人類情感與創造力的最後堡壘?這場關於靈魂與演算的角力,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