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曾經在東亞、乃至東南亞紅極一時,但隨著香港產業轉型的改變,漸漸淡出大眾視線。積木文化今年年初出版了《香港百貨:穿越百物的追憶之旅,尋訪當下的香港製造》,作者久米美由紀在香港生活三十年,深深著迷於這些物件。早前她受邀來台,與台灣作家洪愛珠、香港居台小說家陳慧,一同分享有關香港製造的記憶和發想,回顧「Made in Hong Kong」獨有魅力。
楊在傳來小說,書寫律師阿海與好友阿木、前妻艾絲特等人的對話與回憶,交織出社會運動、政商勾結與個人情感的複雜網絡。一方面是巴士隧道中對示威「夢想」的悲觀比喻,另一方面是茶餐廳裡對政治暴力與經濟動盪的討論;律師事務與地下幻芯案的法律交鋒,映照出權力與道德的博弈;婚姻破裂與子女離散,道出都市人在動盪時代中的孤寂與無奈。
著作等身、在日本被奉為「賺錢之神」、同時是直木獎首位非日籍得獎作家的邱永漢,1994年寫下的自傳《我的青春臺灣,我的青春香港》,於百年誕辰之際推出全新中譯本。全書回溯他動盪不安的前半生,藉由他的「青春」經歷,我們讀到的是臺灣作為殖民地所遭受的不平等對待,以及政權更迭後的暴力與壓迫,種種不穩定的因素構築了這一代人的青春。
姚金佑傳來《米奇17號》影評。他觀畢電影後認為抛出許多的議題,卻又鑽不深入,認為導演奉俊昊野心過大。當中複製人17號與18號一個溫柔(或懦弱),一個剛烈(或暴躁),但劇中並未講解性格轉變之因由。然而,當姚金佑重新審視電影內容後,發現前後兩個米奇在性格上的這個轉變,是情有可原的。
自四月周耀輝與黃耀明久違合體出席簽名見面會後,周耀輝再於上周為樂迷帶來喜訊。他於社交平台公布,聯同文化歷史學家Jeroen de Kloet (高偉雲)和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傳媒研究學者Leonie Schmidt,即日由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 出版英語學術著作《It’s My Party: Tat Ming Pair and the Postcolonial Politics of Popular Music in Hong Kong》,連結融貫達明一派、香港文化及流行音樂史,並開放予公眾免費下載取用全書。
思明和戀人走在節日彩燈下,說若把軟革蝴蝶結反穿,就能變成了羽翼,只是她太重,只能有將飛未飛之勢。他聽得那麽認真,把每個字和她的手抓得那麽緊,仿佛她的語音想要離開地球只能斷尾求生。啊我果真學會了開玩笑或識別玩笑呢,她想,畢竟她很迷你,是輕輕的,世界是輕輕的,是屬於藍莓蛋糕外送,粉紅包裝紙和昂貴蝴蝶結的,是輕生的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