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建築"

安藤忠雄最新作品「直島新美術館」2025年開幕 「建築應該保持沉默,讓陽光和風為它表達」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0-13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最新的建築作品——「直島新美術館」將坐落於日本直島本村地區附近的一座小山,預計會在2025年的春季正式開業亮相。安藤忠雄被譽為「清水混凝土詩人」,於 1995 年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立茲克獎。與粗獷主義建築所用混凝土帶來的冷漠感不同,安藤忠雄的建築中不會有多餘的裝飾,透過純粹、簡潔的結構,幾何圖形的組成,強調建築與自然之間,形式與空間的融合。安藤忠雄的建築風格將西方的極簡主義美學與日本的文化底蘊完美融合。 一直以來,安藤忠雄十分喜歡直島的文化與風景,從1992年的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再到地中美術館,加上最新的直島新美術館,他在直島已經創作了第10座建築作品。即將八十三歲的安藤曾因患多種癌症,至今已摘除五個臟器,然而他仍然活躍在建築界。「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徹底凝視眼前叫做『影』的艱苦現實,而為了要超越它,就必須鼓起勇氣向前邁進。」在他看來,時間的流逝以及其為萬物帶來的改變幾乎是必然的,「建築必須和你一起成長。看看外面的那棵樹。它曾經在屋簷下,就像你的生活一樣,從10年前開始,現在一切都改變了,房子也應該改變。」

【文藝Follow Me】建築雙年展北角碼頭部分——在隱閉的生活空間中尋找人與城市的連結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10-26

今年「港深建築雙城雙年展」(下稱雙年展)共有四個展場,包括北角(東)渡輪碼頭、中環街市、天星碼頭(中環及尖沙咀)。與中環及尖沙咀展場不同,北角(東)渡輪碼頭平日會有居民垂釣、午睡、溜狗、跑步,只有偶爾才迎來轟隆隆的渡輪泊岸。這裡比起說是一個交通樞紐,更像居民生活的夾岸。

【建築雙年展 2022】尋找群展以外的行動者

空間 | by 蔡寶賢 | 2022-10-20

本屆《港深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以「集籽種城」為題集結兩地各建築專業、社區設計等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的參展單位,共同探討城市、建築及建構環境的議題。混雜些許疑惑與期盼參觀展覽,蔡寶賢認為每個參展單位背後所屬的策劃團隊、協作成員涵蓋不同界別的成員,箇中的社會影響力亦感染作為觀眾的她。

【無形.中過又如何】面向社區,混沌裡重新發現——訪「2022港深城市 \ 建築雙城雙年展(香港)」策展團隊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10-13

由香港建築師學會雙年展基金會主辦,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及香港設計師協會共同協辦的本地建築界盛事「港深城市 \ 建築雙城雙年展(香港)」,今屆香港的四個展覽場地選址北角(東)渡輪碼頭、中環街市、中環與尖沙咀的天星碼頭進行,並以「集籽種城」作為主題,集合五十多個探討城市、建築及建構環境議題的參展單位,共同探索我城未來的方向。今屆策展團隊的其中四位成員何尚衡、盧韻淇、徐卓華與龍文菁,除了分享在碼頭舉辦「雙年展」的原因,也從「Resilience」蘊含的意義,談及今屆參展作品如何體現城市的韌性。

【建築雙年展 2022】懷疑人生,不如集籽種城!碼頭展覽遊蹤+坐天星暢遊藍巴勒海峽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9-23

由香港建築師學會雙年展基金會主辦,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及香港設計師協會共同協辦,「創意香港」主要贊助,兩年一度的本地建築界盛事——港深城市 \ 建築雙城雙年展(香港)已經開鑼,今屆雙年展主題為「集籽種城」,聚集了 50 多個探討城市、建築及環境議題的參展單位,將展場延伸到中環街市及天星、北角、觀塘等碼頭的公共空間,展示多個社區保育項目的成果,亦帶大家深入荔枝窩客家古村,探討疫境下城市和自然共榮共生的可能。今屆焦點之一,由「懷疑人生就去」團隊策劃的「天星沙龍」,帶大家在日落下走一條平時無得搭的航線,暢遊藍巴勒海峽,通過歷史、文學和流行文化,重溫與這片海港緊密相連的城市故事,讀者不容錯過!

悼曾江︰一生的藝術家,為保育建築仗義發聲

其他 | by 黃宇軒 | 2022-04-28

資深演員曾江昨天(27日)猝逝,全城哀悼。在名校柏克萊建築系畢業的曾江,在 60 年代上海街遺下設計手筆,引來城市研究者黃宇軒的遐思,亦難忘這位縱橫演藝界的老前輩,近年在保育皇都戲院方面不遺餘力發聲,踏上舞台仍不沒有放下對繪畫藝術、建築美學的嚮往,戲裡戲外追求自我超越和學習,值得後人尊敬。

曾江逝世享壽八十七 柏克萊建築系畢業 演盡小人物大梟雄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4-28

據傳媒消息指,資深演員曾江今午(27日)於尖沙嘴一間檢疫酒店房間內猝逝,享年 87 歲。曾江從影近六十年,為後世留下過百部影視作品,戲路涵蓋古裝時裝、亦正亦邪。他亦是少數憑文戲進軍荷里活的香港演員,晚年憑《竊聽風雲 3》奪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演技備受肯定。

香港大會堂列法定古蹟︰遲來的一聲確認,未完的一場仗

空間 | by 黃宇軒 | 2022-12-08

1962年啟用的香港大會堂,日前獲古諮會通過升格,成為香港最年輕法定古蹟。城市研究者黃宇軒特地重遊大會堂,回顧這座歷史地標的時代意義。即使是二戰後落成的現代建築,也可以反映出殖民地時期建築師對公共文娛空間的形塑,以及對戰後本土身份的建構。對經歷過天星、皇后碼頭保育浪潮洗禮的一代人而言,這個「遲來的確認」實在令人鼓舞︰他們走了十多年的路,可能終於見到隧道盡頭,比較明確的一點光。

《心靈築動》:成爲父親,成爲母親

影評 | by 趙遠 | 2022-01-24

自1950年代開始,不少現代建築大師都在印第安納州的小鎮哥倫布,留下了他們的作品。趙遠分享他看過一部攝於當地的電影《心靈築動》,除了看到事業與家庭、名聲與寧靜,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也因身處該地,彷彿一切都變得息息相關。

村上春樹圖書館10.1開幕!男神的文學、音樂、咖啡和學運回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10-27

10月1日除了是剛過去的悠長假期的開端,更迎來廣大村上春樹迷的福音!設於村上母校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村上春樹圖書館已經開幕!日本民眾只要預約,便可免費參觀。不過受疫情影響,在港的迷妹迷仔就可能要多等一會,唯有繼續埋首書山飲啡… 邊一個發明了返工?小編表示不想再得個「等」字,不想日日返香港的文學館,很想馬上就飛去東京的國際文學館,還要日日和男神讀愛,哀哉!

建築作為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訪黎雋維《迷失的摩登》

專訪 | by 姚嘉敏 | 2021-08-12

蜂鳥出版在4月出版《迷失的摩登: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25選》,書本曾登上誠品藝術類十大暢銷書的第一位,作者之一的Charles(黎雋維)希望藉住這本書讓香港人了解本地的現代主義建築和背後的故事,以及連結到這個地方正在發生的事情。

瞓街不可以嗎?——《家在街︰香港自建社區》

專訪 | by 李卓謙 | 2019-06-20

早於2013年,現為建築設計師的黃思琪(Louise)便開始研究無家社群,當時仍是園境建築設計學生的她,對於露宿者如何利用公共空間,以及與周遭社區之關係很感興趣。直到2015年,她將這套研究帶進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社會設計工作室,在李欣琪(Yanki)和Sara的指導下,親身走進深水埗通州街天橋底,不從政策角度分析無家者,而是針對他們的設計技能進行研究,並統稱他們為「自建社群」(Self-build) 。研究在2018年結集成《家在街:香港自建社區》,歸根結底也是在叩問一個家的定義,「住在街上是否可能?(is it possible to live on the street?)」

詩意能帶領藝術品走多遠?——看《監獄建築師》

藝評 | by 忤尚 | 2018-12-19

《監獄建築師》是一部長達一小時的影片,內容圍繞一名監獄建築師和英殖時期詩人囚犯的跨時空對話。其特別之處在於,它像是另一個平行世界裡大館的「對倒」:片中建築師的要務是將美術館改建成監獄。而從建築師的內心獨白可見,她的願景是設計出一座能將囚犯泅渡到自由去的監獄。

【虛度年華.廿八】林徽因:搶救建築,理解死亡

廿八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1-09

講起林徽因,不少人首先先想起詩人徐志摩的意外死亡:1931年11月19日,他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清晨八點的飛機由南京北上,飛機在大霧中觸山後墜落,不幸罹難。林徽因與徐志摩有非常深厚的交情……

別有洞天:歷史、當下與想像的空間

書評 | by 黃潤宇 | 2018-09-10

小時候蹲於廁格之中,也想像一番天地出來:這是住屋、那是籃球場、垃圾桶就是主題公園的巨型滑梯……而如今每天都在各種空間裡穿梭,小到房間、家宅,大至樓宇、社區、都市,不自覺間,卻把觀察空間的好奇心擱在一旁,因而錯失了不少有趣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