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許鞍華執導的紀錄片《詩》今日正式上映,《詩》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短訪淮遠、飲江、鄧阿藍、馬諾,談詩是甚麼;第二部分篇幅最長,專訪黃燦然及廖偉棠,談他們對詩的態度;第三部分短訪年輕詩人黃潤宇,談詩的功能。自小愛詩的許鞍華即使執導多年,仍深深地覺得:「詩是很難講的。」
I looked down at my red clogs Showing through the red hem Of my dress A bruise on my arm Andre had kissed me there My father by my side Near the harbour To board a liner and to dine In style
「第四十七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今年回歸一貫春季檔期,將於3月30日至4月10日以實體及網上混合模式舉行,開幕電影選來兩部港產重頭戲,包括許鞍華執導以詩會友的紀錄片《詩》,以及「焦點影人」鄭保瑞執導、影帝林家棟夥拍楊樂文主演的黑色驚慄電影《命案》,為今屆盛事揭開序幕。
儘管不少人批評《第一爐香》未夠忠於原著,但任何欣賞者都可以有一己之詮釋權,陳煒舜、江俊豪、葉嘉詠的影評,分享他們各自對電影的想法,鄧小樺跟許鞍華的訪談,則說到電影如何把香港作為主題,保留那種不倫不類的獨有魅力。
是什麼驅使許鞍華走上漫長的電影路?由合作多年的美術指導文念中所執導的紀錄片《好好拍電影》,用鏡頭側寫了許鞍華:煙不離手,不停走路,並整理了其四十年的電影人生。紀錄片不但呼應了許鞍華與香港特色、歷史、本土議題的串連,亦以其電影折射出許鞍華的自身經歷。好好拍電影,是電影人的寄語,其實也是許鞍華一生的寫照。
文念中執導的許鞍華紀錄片《好好拍電影》,正好為其四十年的電影人生作一總結。許鞍華的電影從來不易梳理,而在多年好友文念中的鏡頭下,除了關注社會議題與人文精神以外,更挖掘她在香港長大的童年,與祖父、父親、友人在於古詩、武俠電影與文學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