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AI生成式工具DeepSeek推出後,多份報告顯示,DeepSeek在各方面都力壓OpenAI等西方研發的AI生成工具,繼而成為全球熱議話題。作為中國推出的AI,DeepSeek 的中文造詣備受各界期待,因而在文藝圈子中引起熱論。DeepSeek生成的作品甚至遠超文學人士預料,但作品有可能過於晦澀難明。
被譽為「最接近諾貝爾獎的台灣作家」的楊牧,其三十冊跨文類大全集《楊牧全集》在其逝世四週年隆重問世,當中包括全新編纂、增補逸作、未公開書信手稿等。上海學者楊小濱為此撰文,談起楊牧的不同面向,而學者王靖獻和散文家葉珊常常潛入楊牧詩歌寫作的領域,不同身分的楊牧使其詩歌體現出文化和美學的多樣性,但他依舊保持著基本一致的風格,可見他對生命與時間、人與自然關係的沉思。
相比起小說或散文的親民,詩在過往所給予大眾的艱辛難懂的印象。但陳嘉樺認為,詩在社群媒體的討論與擴散上,因其精煉的語法切中現代人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因此得以擠身大眾視野當中。以台北市文化局舉辦的台北文學季為例,其中除了舉辦實體講座、城市走讀等活動,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公車捷運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