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 Chiang在《The New Yorker》上論證AI無法創造藝術,因為藝術是選擇的過程,涉及創作者的獨特歷史經驗。他指出,AI生成內容基於大數據,缺乏選擇的過程,且試圖消除創作中的乏味辛勞。這導致生成內容去人性化,降低人們對文本的期望。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則認為,文學需要具體的歷史個體來產生詩意,而AI的創作無法真正體現這一點。透過 Ted Chiang的觀點,我們反思未來人類與AI的對話權——因我們堅持述說自身歷史,故事才不會成為重複產物。
小克繼續分享姜濤新歌〈鏡中鏡〉的創作源頭與由來,並追溯到跟王家衛工作時,在無數個《2046》的雛形中,特別喜歡而印象極深的故事,再談如何從卡爾維諾的自傳式小說,牽連到寫給一個廿二歲年輕人的一份自傳式歌詞。
疫情下世界看似靜止,但同時加快生活中各種科技的應用,本地劇場也不例外,由Paprika Studio創作的《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結合虛擬實境與戲劇表演,再現卡爾維諾著作《看不見的城市》。虛擬影像與劇本的互文,放諸時下現況,既感嘆記憶中的美好流逝,亦為消失的城市記憶「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