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在我們的指縫穿過 石逐漸下沉 氣流裡有動詞 我們揹不起九年前的雲塵 看著記憶數算禮物 時間擊中所有昂貴的答案 (閱讀更多)
由第一本小說《傷城記》開始,潘國靈致力實驗各種書寫的可能,蔣曉薇從「孤讀者」和「洞穴」這兩個概念,分享閱讀潘國靈作品的一點想法,也談收集了他橫跨十五年短篇小說的《原初的彼岸》,從中可以見到其靈活創新的寫作手法,並對疾病書寫、消失物、記憶與遺忘等母題的關注。 (閱讀更多)
第一次認識John Fung已經是在西貢的Black Sheep。晚市,沒有人,又或根本沒開鋪。他一個人坐在空空的餐廳或酒吧。是的,一個中年男人開着一間無客人的店播放着Tom Waits。那應該是當時為止,認識的人之中,一樣最cool的事了。較少人提起的是,他還演了戲。在陳耀成的《浮世戀曲》演過一角。所以是店主、客串演員、廚子,但更被記得的,是作為攝影師。 (閱讀更多)
可是,願意信任人、信任世界,溫柔善意地對待他人,那並不是罪,那是我們作為人類用心養成的高貴品質。犯罪的是踐踏那份信任,毫不猶疑、毫無悔疚地污辱他人自尊的人,那些粗暴對待世界和他人的人。那個事發當下的自己,應該得到原諒,以及擁抱,因為她當時已經盡力,已經做得夠好了。 (閱讀更多)
的確曾有統計指出,酒精能「促進想像力和內在感知力」,血液酒精濃度達 0.07% 時就是「創作力的旺盛點」(1)——只是,一旦超出這個量,足以導致嗜睡、視力模糊,到了0.25%以上,就會導致意識不清、嘔吐,而超越0.35%,更會引發可能致命的酒精中毒。回看文章開首那句說話,那絕對是侮辱了血液就是酒的海明威,他真正說的是:「酒精唯一對你沒好處的時候,就是寫作或者打架。這兩件事情都得清醒著來。」海明威正是堅持把工作和喝酒分開的那一派。 所謂小飲怡情,酗酒亂性。酗酒,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所載,正式診斷分類為酒精使用疾患,或酒精依賴,具體病症包括:長期大量飲酒後難以減量、為取得酒精及飲用花費大量時間,而後產生問題、戒酒時會發生酒精戒斷症候群等等;另外,根據美國成癮藥物協會的說法,酒精依賴者不但會「思維混亂」,更會「非常固執地否認自己酗酒」。過量飲酒會導致所有器官系統都遭受損害,尤其會影響到大腦、心臟、肝臟、胰臟、以及免疫系統,引發多種併發症,在社會層面上,酗酒的人常被聯想為缺乏自控能力、有暴力傾向、情緒不穩的「失敗者」。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