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踏入第三年,洪仕翰得悉烏克蘭現有逾200位作家遇害慨嘆萬分。其中一位衛城簽下的維多利亞.阿梅莉納(Victoria Amelina)烏克蘭作家亦不幸逝世。因此洪仕翰決定,將她以女性視角追蹤俄羅斯戰爭暴行的未完成之作,引入台灣,讓她的文字被更多人看見,讓世人看見侵略者對這部作品、作家做了些什麼。
蒂莫西 · 博爾德納夫(Timothée Bordenave)生於法國,書寫詩歌、散文和小說,並創作平面藝術。他的詩作以個人化和敘事性見稱,個人詩集包括《Par Amour》和《Paris La Nuit》。熒惑找來他的三首詩作翻譯,與華文讀者感受詩人的內心世界。
日本年度影壇盛事第37屆東京電影節將於10月28日至11月6日舉行,主辦方昨日(25日)公布入圍名單,今年共有五部香港電影入圍東京電影節不同單元,分別有兩大神級笑匠黃子華及許冠文攜手主演的《破.地獄》入圍世界焦點單元,劉青雲主演翁子光的新作《爸爸》入圍主競賽單元,談善言、盧鎮業主演《淪落人》導演陳小娟的《虎毒不》入圍女性賦權單元,黃秋生、蘇玉華主演的《不赦之罪》入圍亞洲未來競賽單元,而大熱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則入圍影展推介單元。 大會早前亦已宣布由梁朝偉擔任本年度競賽單元的評審團主席,他是繼鞏俐、張藝謀、陳凱歌及章子怡後,第五位華語影人擔此重任,成為香港第一人。
涵蓋近乎全球流行音樂歌詞的知名網站「魔鏡歌詞網」,於昨日(2日)突然無預警消失,訪問網址只顯示「無法連上這個網站」,即使Google搜索也找不到任何相關網站資料,讓不少香港人震驚說:「再次經歷失去CoolManMusic嘅痛」、「KKBOX 好多絕版歌都無」、「我兩日前仲用緊嚟自high 唱k喎」、「網頁都會過期!」
張瀞在台灣。初次遇見虛詞,是2023年的八月夏季某日,亞熱帶無風的教師辦公室裡,同仁正管教學生。她鍵入「辛波絲卡」。螢幕跳出數個搜尋結果,其中之一是作者雙雙為「虛詞」舉辦的辛波絲卡活動而衍伸出的一首詩------《新詩課上的白日夢》,當時因而被其中幾句詩句深深地打動。
曖昧容納的是可能性。「甚麼」是問號,代表不確定,但「知道」也非句號,周耀輝教我們重新理解一個詞語的可能性,知道可以不是終結,可以是繼續探索的開端。麥浚龍的〈True Romance〉裡,說的是即將萌芽的一段戀愛,周耀輝竟選擇用「知道」這個中性的詞語來形容這份美好,歌詞「這感覺多好 / 知道自己不知道 / 便繼續繼續想知道 / 繼續繼續虛得似天空」,便帶有希望一直一直探索下去的渴望。陳建安的〈未知道〉,「未」這個字便象徵著一種可能性,不是「不知道」,而是「未知道」,而歌詞「命運極妙妙在沒有根據 / 世界太怪怪到勇敢走過去」,更教人將對未知的恐懼,轉化為放膽相信「未知」。若〈彳亍〉是一個人的自我探索,在壞時代創作的〈未知道〉則與人同行,勉勵大家一路走在生命之中。
身為90後的中國導演魏書鈞,此前已憑短片《延邊少年》、首部長片《野馬分鬃》、2021年的作品《永安鎮故事集》,三度入圍康城影展。而他近日在香港上映,改編自余華同名小說的新作《河邊的錯誤》,同樣成功入圍去年康城影展「一種關注」單元。作為近年在康城最受矚目的中國新生代導演,魏書鈞的電影總是帶著獨有的反叛與荒誕感。正如《河邊的錯誤》看似是一部懸疑、推理電影,電影海報上卻已說明「沒有答案」。觀眾看畢面面相覷,沒有得到答案,反而帶著更多問號,而這正是魏書鈞所追求的。「沒有答案,是為讓更多答案出現。無數的觀眾,無數種看法,共同構築了這部電影。讓它超越了電影本身,我覺得這個過程很奇妙。」
西九大型舞蹈節「自由舞2023」,聚焦世界各地優秀女編舞家,李海燕認為這固然是其特色,但是當代舞中的「身體」意涵複雜,不少創作者和觀眾會自覺地把「肉體身體」與文化身體分別處理,她觀賞時則把注意力放在「個人」而不是「女性」,察覺面向與面向的交織和重疊如何為個人帶來壓迫,或賦權。
光是體形就足以壓至絕望,巴掌凌亂地呼過來,摔倒,碰撞。茶几上的相框掉地,一家三口和樂融融地注視眼前黑暗。越來越多紅痕爬上妳身,妳發出狗的嗚鳴,卻於事無補。窗外霓虹燈慷慨地把妖綠塞入房間,在小沙發上映出別緻光芒。那是妳得到第一份工資後購買的家具,小巧卻剛好承載妳,以及妳的夢。
相信在香港做設計的朋友都有過「無字體用」這個難題,尤其想打廣東話的時候,缺字的情況經常出現。最近思緒俠字體總監Roy Chan就推出了「思緒重生體」,以宋體和黑體作為基礎加上獨特的回勾設計。當中包含了香港常用字、台灣常用字以及部分廣東話口語。
李卓謙筆訪謝曉虹,談其新作《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裡「教授Q」一角的身世,有人覺得他是墜落之惡,亦有人感嘆他是可憐人。再談謝曉虹對發條人偶的情意結,以及「機器造夢人」背後所藏著的反抗意志,這都隱約對照了社會運動裡,人們想改變某些從上而下的政策,想超越自己的信念。
疫情高峰,今年書展果然搞唔成,出版社的網絡書展卻仍搞得熱烈,證實人們不須書展才讀書。在看不到疫情何時會終結的當下,《虛詞》編輯部特意挑選十三本好書,與讀者共同以書抗逆,療癒身心。
以介紹香港文學團體為主題的香港電台節目「香港文學十三邀」,將於本月8日開播,由三個九十後文學作者梁莉姿(荔枝)、李昭駿(昭仔)和李顥謙(阿餅)擔任主持,每週找來不同團體的嘉賓聊天。
有一日,我們如常到阿貓地攤,碰上一場小型音樂會,眼前有兩名少女拿着木結他,感覺年紀跟我相若。那次,算是第一次見過妳,儘管記憶已很模糊。不久之後,《始終一天》在叱咤903熱播,大家開始認識at17,我也記起了,妳們就是當日「沒那些標準的美貌」的少女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