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美國"

英國暢銷小說作家尼爾·蓋曼屢遭控性侵 發聲明堅稱「從未進行非自願性行為」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9

英國奇幻文學作家,暢銷小說《美國眾神》、《怪誕隨意門》以及《睡魔》作者尼爾·蓋曼(Neil Gaiman),自去年七月起陸續被多達十名女性指控性侵,當中包括其保姆、管家、書迷,以至作家茱莉亞霍布斯邦(Julia Hobsbawm)。他日前發聲明回應事件,堅稱自己「從未與任何人進行非自願性行為」,強調不接受自己作出任何暴虐或非自願性行為的指控,也不會承認自己沒做過的事。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David Lynch)今日(17日)與世長辭,享年78歲。他的死訊由家人於社交媒體上發佈,形容他的離開有如此刻世界多了一個破洞。「但他必定會這樣說,『把目光集中在甜甜圈上,而不是甜甜圈中的洞。』(Keep your eye on the donut and not on the hole)」去年8月,大衛連治曾於訪談中透露自己因長年吸煙患上了肺氣腫,難以再執導任何作品。

AI打敗艾略特? 美國研究顯示讀者無法分辨詩歌作者是AI還是人類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光速發展,AI 產生的影像與創作已逐漸達到與人類作品難以區分的境地。去年11月,由美國匹茲堡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 Edouard Machery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論文:研究顯示AI生成的詩歌在多數評分標準上超越艾略特、莎士比亞等不朽詩人。這不僅挑戰了我們對藝術創作的傳統認知,也引發了對創作本質的哲學性思考。

荷索記錄片「Theater of Thought」將在美國及加拿大部分城市放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2-17

這次,荷索把鏡頭聚焦在「人腦」上。「Theater of Thought」片長為108分鐘,在IMDb上的評分為7.3分。紀錄片以人腦為主題,透過與不同科學家的合作,探索心靈和意識,探討神經技術在快速發展的世界中所帶來的倫理議題及潛在影響,並讓觀眾思考我們思想是否擁有自主權。

台灣作家楊双子奪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 「持續的書寫過去,是想要迎向更好的未來。」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21

作家楊双子以《臺灣漫遊錄》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書中透過相知相惜的兩位女性,呈現上個世紀30年代台灣社會景象。《臺灣漫遊錄》是楊双子2020年作品,故事虛構出身富紳家族的青山千鶴子旅居台中時,偶然認識台灣大家族庶出的女子王千鶴,在全然不同文化教養下長大的兩人,因而有機會一起遊歷縱貫鐵道沿線城市,展開豐富的台灣鐵道旅行。小說呈現上個世紀30年代台灣社會景象,透過兩人互動,展現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複雜關係。《紐約時報》的書評指,這是一本討論殖民權力的俄羅斯娃娃,展現小說中的小說,翻譯裡的翻譯。楊双子是台灣小說家,本名楊若慈,楊双子是她與雙胞胎妹妹楊若暉共用的筆名,「双子」為日文漢字雙胞胎的意思,兩人 15 歲起雙依為命,2015 年她的妹妹因癌症去世,楊若慈持續使用楊双子作為筆名。

一畢業就等於失業? 美國調查列出十大畢業後前景最差的學科 藝文學系佔半數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7

據《CNBC》報導,美國金融公司Bankrate就根據畢業後的薪金、失業率等數據,列出大學畢業後前景最差的10個大學科,當中藝文學科佔半數。美國教育統計中心(NCES)數據顯示,「工作室藝術」和「視覺和表演藝術」科系的畢業生收入低於高中畢業生,且失業率高達4.6%,被評為最不具價值的大學科系。「學位貶值」是全球現象,香港亦不例外。據2022年由政府統計處所做的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20至24歲、擁有學士學位的「95後」平均月入較1994年同等學歷「70後」更低。研究同時發現,本港過去20年大學學歷勞工供應不斷增加,惟從事低技能職位的大學學歷勞工亦不斷上升。從《CNBC》報導的數據中,第二個可觀察到的現象就是藝文科系對社會結構而言需求偏低,藝文學系的畢業生普遍需要面臨畢業後沒有直接對應的專門職業的難題。

港產片《你在嗎》在海外掃六獎 陸駿光於美國獨立短片獲最佳演員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9-09

由麥婉欣導演執導的港產短片《你在嗎》(I Have Arrived)在美國獨立短片獎中獲得六項殊榮,包括最佳男演員及最佳小演員。該片以鐘錶為核心意象,透過孩童視角探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旨在改善親子互動及情緒健康。影片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並結合靜觀理念,提醒家長珍惜與孩子的相處時光。

索尼環球華納聯手美國唱片業協會 控告AI音樂新創Suno及Udio侵權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7-02

人工智能(AI)生成音樂工具Suno的推出在音樂界引起了轟動,它能在一分鐘內生成一首含人聲、歌詞、標題及封面的歌曲,令外界驚嘆。然而,路透社6月24日報導,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代表三大音樂公司索尼音樂(Sony Music)、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及華納唱片(Warner Records),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正式起訴AI音樂新創Suno及Udio的母公司Uncharted Labs 大規模侵犯版權,未經許可使用版權保護的錄音資料來訓練 AI 模型,而這些音樂將「直接與人類藝術家的作品競爭,降低其價值,最終淹沒人類藝術家。」

中國著名作家殘雪榮獲美國文學獎 以新實驗寫作解剖自我 反思文革創傷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6-05

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極高的中國著名作家殘雪,近日據美國媒體報道,榮獲「美國文學獎」(America Award in Literature),以表揚其終身致力於文學創作,成為該獎歷年得主中首位中國作家,而曾獲此獎的亞洲作家僅有2011年的韓國詩人高銀,以及2018年的村上春樹。

華納兄弟串流媒體Max預告 《沙丘》前傳影集《沙丘:預言》 秋天上映 揭露姐妹會起源之謎!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5-23

華納兄弟旗下的串流媒體 Max(前稱 HBO Max)公布了《沙丘:預言》(Dune: Prophecy) 的首支預告片,並預計將會在今年秋季正式推出包含六集內容的第一季,影集將會探索「姐妹會」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並深入挖掘這個神秘組織在銀河系中的影響力和作用。

美國新生代創作歌手 Billie Eilish 藉新曲〈LUNCH〉出櫃 首次大談酷兒身分 探索女同性慾望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5-22

美國新生代流行歌手、詞曲創作人Billie Eilish (比莉.艾利殊)相隔三年帶來全新專輯《HIT ME HARD AND SOFT》(溫柔重擊),她在其中的主打歌曲〈LUNCH〉首次直接表達了她對女性的慾望,以及自身性傾向的想法。

從美國回港,從漫舞尋找連結的可能——訪Lyman Heung、張銘耀《Unspoken》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4-04-15

這些年很多人離開,有人卻選擇回來。Lyman Heung,香胤宅,當初為表演夢遠赴美國,終於登上紐約百老匯大舞台,卻在一年前回到這個彈丸之地參加《全民造星5》。節目評審、主持多次疑問:為何你來香港?他用半鹹淡的中文說:幾歲時我看郭富城、梅艷芳,I’m thrilling that I come from this same place and I hope I can be part of them. 然後他雙眼直視鏡頭,真誠微笑: I’m ready to give it my all.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女詩人Louise Glück逝世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0-31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ück)於10月13日因癌症逝世,享年八十歲。 露伊絲.葛綠珂是猶太人,生於紐約,十六歲患上厭食症,因而停學。當時精神分析師建議她寫詩,九年後,她出版第一本詩集《頭生子》,展露出她詩歌技藝上的精確敏感,以及對孤獨、死亡等議題的洞察。葛綠珂被公認為美國當代最有才華的詩人之一,瑞典學院頒獎時形容她是 ”clarifying poet”,「以帶有素樸之美的詩性心聲,帶出個人存在的普遍處境」。

【查映嵐專欄:火宅之人】小對話

專欄 | by 查映嵐 | 2023-09-04

美國各處鄉村文化迥異,但在查映嵐居住的北加州,日常小對話(small talk)是必備的技能,但對於來自亞洲的內向型人也是日常無預警微小恐懼的來源。經過一些糾結和奇妙的偶遇後,今夏回港她確切感受到自己開始異變成加州人的體質,同時發現缺席別處的「家」所帶來的牽掛和不適會變得必然,但有時候還是會生出妙趣。

美國傳奇民謠歌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尋找隱世巨聲》主角羅德里格斯逝世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8-11

美國傳奇民謠歌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尋找隱世巨聲》主角羅德里格斯(Sixto Rodriguez)在周二(8日)逝世,享年81歲。他的死訊在其官方網站公佈,並對他的離世表達哀悼。

著作對抗社會不公義 美國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離世:「老到可以死了,是一項成就」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9-07

曾以「臥底報導」深入美國低下階層,寫成著作《我在底層的生活》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日前因中風離世,享年81歲。擅於批判思考的她,筆觸辛辣而幽默,歷年著作的主題相當廣泛,遍及婦女權利與社會不公等議題,勇於為那些被忽視的群體發聲。

《天裂》詩人黃裕邦再為港爭光 《Besiege Me》入圍美國同志詩歌獎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3-23

詩人黃裕邦(Nicholas Wong)再次在國際文壇為港爭光!繼 2016 年憑英文詩集《Crevasse》(中譯《天裂》)奪得美國蘭布達文學獎男同志詩歌首獎,黃再憑詩集《Besiege Me》入圍今屆蘭布達文學獎男同志詩歌組別獎項。

在美國寫作的「邊緣人」——哈金

散文 | by 楓柴 | 2022-03-14

每位到外國的創作人,在當地都是「邊緣人」,哈金認為「邊緣」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別人把你從主流邊緣化,二是指自己無法融入或不願融入主流,而主流中心則是指當地傳統和保守的文化。作為一個當地的外來者,難免會有文化差異,甚至抵觸。所寫出的作品也難以讓當地讀者引起共鳴,從而創作人的道路也變得崎嶇。

《心靈築動》:成爲父親,成爲母親

影評 | by 趙遠 | 2022-01-24

自1950年代開始,不少現代建築大師都在印第安納州的小鎮哥倫布,留下了他們的作品。趙遠分享他看過一部攝於當地的電影《心靈築動》,除了看到事業與家庭、名聲與寧靜,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也因身處該地,彷彿一切都變得息息相關。

《神女觀音》:《農情家園》沒有告訴你的美國夢

影評 | by 紅眼 | 2021-11-26

《神女觀音》曾被選入香港國際電影節,今年再次被選入「新浪潮.新海岸︰釜山國際電影節」,最大原因莫過於今年尹汝貞憑著《農情家園》贏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聲名大噪。不過,《神女觀音》幾乎就是《農情家園》所追憶的那段八十年代美國中產夢的反面。或者就是那麼諷刺,《農情家園》裡面,尹汝貞有個美國兒子,為了將母親接到美國生活,不惜屈就自己在養雞場做苦工:檢查雞的性別,一半留下,一半扔掉。尹汝貞卻剛好扮演著雞的兩種命運,夢與夢遺。在《農情家園》她是留下來的那一半;在《神女觀音》就是那些被丟棄的,無依無靠地死去的另一半。

【已讀不回#55】黃裕邦 X 鄧小樺:斷背山背後:安妮.普露《斷背山》

已讀不回 | by 無定向會客室 | 2021-07-16

李安講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安妮.普露創作的同志文學經典《斷背山》,藉兩位西部牛仔的愛慾去講同志的壓抑,描寫當世界轉變的時候,情感滯留於某一個時間點而衍生出的存在與否的問題。今集「已讀不回Book Channel」,請來同志詩人黃裕邦Nicholas與小樺,跟大家講書講電影。

《浪跡天地》:佛學味道的美國電影

影評 | by 左筠 | 2021-05-12

趙婷的《浪跡天地(Nomadland)》成為奧斯卡年度最佳電影,不過坊間評價則好壞參半,有論者認為電影過度浪漫化,忽略了真正的社會議題,但左筠則認為電影主題後段由體制與人的衝突,擴展到女主角與自己內心的衝突,反而將電影帶到一個有點佛學意味的層次。

【字在食. 燒肉】《一燻高下》:燒出個情懷

字在食 | by 楊喜盈 | 2020-12-04

燒肉一向係唔少食肉獸既摯愛,今次同大家睇下一套Netflix既美國燒烤節目《一燻高下》!唔識燒?唔緊要!睇咗當食咗架啦!

【美國大選2020】重溫特朗普「神演技」,選舉花生片單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11-02

美國大選將至,特朗普與拜登的總統寶座之爭,除了影響全球未來局勢,也牽動各國對華政策的取態,亦令香港人對這場美國選舉尤其關注。「虛詞編輯部」特意挑選八齣關於選舉的中外電影,且看攞過「金草莓」最爛男配角的特朗普,今屆可否成功「冧莊」。

【2020諾貝爾文學獎】美國女詩人露伊絲.葛綠珂——模糊也是清晰的一種

其他 | by 黃裕邦 | 2020-10-09

對於應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ück),黃裕邦沒太多興趣用trauma角度解讀她橫誇超過四十年的作品,而是著眼技巧和如何創新。自己的故事,自己最清楚怎樣説,有時模糊也是清晰的一種。

《生命之光》:愛的冒險

影評 | by 失・逃 | 2020-09-18

末世氛圍籠罩一段自我放逐之旅,一對父女苟延殘喘的流浪,誠如片中主角所言,這是一段愛的冒險。

【法蘭岑】從愛鳥說起一位小說家的現實關懷

書評 | by 彭依仁 | 2020-08-26

當你深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切實地關心甚麼才是對他好,甚麼會毀了他,而愛鳥或愛動物亦應基於同樣原理。

【美國總統大選】我要「真普選」?美國選舉人團制度

時評 | by 山下茂樹 | 2020-08-24

況且「選舉」並不是民主制度的全部——勝出者被賦予行政權力,也會受國會與司法所制衡。

【字遊行・美國】大道迢迢別墅悄悄

字遊行 | by 惟得 | 2020-04-21

奧尼爾兩夫婦似乎嚮往異國風情,多於深切了解中國文化,庭院的黑漆木門,鐵鑄的「道大墅別」四個字已經顛倒乾坤,客廳火爐柴架插著「大別」、「道墅」的兩塊標籤,更是秩序大亂。奧尼爾屢獲殊榮,是戲劇界的泰斗,到底是血肉之軀,知識也有極限,成名後也沾染了上流社會的虛榮,既然聖人也會出錯,我們也就心安理得繼續做凡人。

名著隨時變禁書!資中筠著作成「政治敏感」,林榮基:「稍為開明都要被禁」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9-11-20

2019年6月17日,有中國網友表示,因在網店「微商」購買了兩本著名自由派學者資中筠先生所寫的書《老生常談》和《美國十講》,而被當局約談三小時。當局稱這兩本書是「政治敏感書」,不僅收繳了讀物、更取出了讀者與賣家的全部聊天記錄,並跨省追查拘捕了書商。

【丁穎茵專欄︰繆思思妙】如何看得清過去的闇影、摸得著正義的模樣?——Sally Mann回顧展

專欄 | by 丁穎茵 | 2019-03-04

或許一人之力無足輕重,大家也厭倦種族隔閡這道沉重課題,Sally Mann相信藝術足以面對歷史的闇影,提供跨越異己的觀點,試圖鬆開剪不斷理還亂的心結。2018年,她的回顧展「路千重」(A Thousand Crossings)檢視其創作與家鄉土地的牽繫,邀請觀眾一同正視無法改變的過去,進而勾劃過去無法想像的未來。

《瘋狂的外星人》:請美國人嘗大便,很爽嗎?

影評 | by 楊不歡 | 2019-02-13

今年國產賀歲片市場上演神仙大戰,吳京、周星馳、韓寒各自亮出絕招,截至成稿,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以25億人民幣爬上賀歲片票房寶座。《流浪地球》的主演之一吳京,因為炮製了宣揚民族主義的電影系列《戰狼》而成為國家主義代言人,因而該片是否「太空戰狼」、有沒有民族主義、是不是在講「共產黨救地球」的爭議,使網民吵得不可開交。

【丁穎茵專欄︰繆思思妙】日裔美國人國家博物館︰如何書寫歷史的創痛?

專欄 | by 丁穎茵 | 2019-01-28

日裔美國人國家博物館(Japanese American National Museum)其常設展「同一陣地︰社群之心」(Common Ground: The Heart of Community)串連尋常舊物、口述歷史訪談與政府檔案,描述困乏與白眼煎熬之下,個人如何安整頓起居作息、一針一線重頭編織出守望相助的社區網絡。

【丁穎茵專欄︰繆思思妙】911紀念及博物館︰如何討論國仇家恨?

專欄 | by 丁穎茵 | 2018-12-31

2014年5月,911國家紀念博物館於世貿雙塔遺址開幕,旨在向三千名遇難者及一眾拯救人員致意,藉此申明尊重生命、維護生命尊嚴與價值的決心。透過911爆炸案,博物館探討恐怖主義對於個人、國家以至全球的遺害,期望仇恨、無知與偏狹將有了斷之時。然而,公眾為何需要博物館記念這段鮮血與驚懼、灰燼與悲痛扭結糾纏的當代史?

Anacostia Community Museum︰服務社區,人人都是策展人

藝評 | by 丁穎茵 | 2018-12-02

如何建設理想社區?答案或許人言人殊︰有人相信社區少不了街坊交流的聚腳點,有人認為社區必須提供顧及長者與孩童需要的服務,也有人提議成立流動市集支持本地自家製產品。大抵沒有人想到一所鄰里博物館也可以對社區有所貢獻。平情而論,誰需要一座博物館收藏家裡藏不少了的陳年舊物?街頭巷尾的舊故事又何以改變社區?

Whitney Museum︰何謂「政治正確」的主題式策展?

藝評 | by 丁穎茵 | 2019-01-03

不同類別的博物館各自各精彩,但不同的論述框架、不同的藝術觀點如何交流互通,以至社會大眾也從中理解、欣賞、尊重多元文化所衍生的差異?為甚麼歐洲藝術家挪用非洲藝術元素被視為前衛創新,但非裔藝術家引用傳統方式創作卻鮮有得到迴響?為甚麼原住民藝術家的創作往往被撥入人類學,而非藝術史研究?藝術館如何將原住民、非裔、拉丁裔以至亞裔的藝術理念與創作手法融入主流的藝術書寫,建構出代表美國多元文化的藝術史觀?

詩兩首︰〈紅翅膀〉、〈近處好像有槍聲〉

詩歌 | by 劉偉成 | 2018-10-03

紅翅膀 紅翅膀/我沒有親眼看過/你飛翔的姿態/現在我坐在候機室/卻如實感到你高飛的意志

披掛著優雅的永恆少女:柯德莉夏萍

影評 | by 鄧正健 | 2019-01-03

該怎樣說她的美,才夠貼切?譬如說「優雅」吧?說法似乎有些俗套。我多年來分辨歐陸和荷里活經典女星的方式:歐陸(尤其法國)是文青女神的搖籃,荷里活則製造令人明知虛幻的浪漫情懷。

Philip Roth逝世:我與寫作的搏鬥已經結束

其他 | by 洪昊賢 | 2019-01-03

「甚麼時候才到他?」每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禮,菲利浦.羅斯(Philip Roth)都是呼聲最高的美國作家之一。由1959年出版第一本書《再見,哥倫布》(Goodbye, Columbus),到2012年正式表示退休,他在長達五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出版了超過三十本小說。羅斯被認為是美國戰後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地位等同於二十年代的海明威和三十年代的福克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