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食. 燒肉】《一燻高下》:燒出個情懷

字在食 | by  楊喜盈 | 2020-12-04

要數香港的美食,韓燒和日燒都是香港人最愛。臨近秋天,大家除了郊遊遠足,還會去BBQ。燒烤可以一邊品嚐多種美食之外,還可以聚舊談天。如果香港人是十分喜歡燒烤的話,那麼美國人就是十二分了。美國人對於燒烤的追求比起我們更為火熱,守在烤爐半天也不會抱怨。最近Netflix有一部新的美食節目,名為《一燻高下》,雲集來自不同地方的燒烤達人一起比拼燒烤技術。節目組會設計不同的難關給這班身經百戰的師傅,比如燒野味、用其他國家的燒烤方式完成菜式、短時間燒烤等等。這部Netflix小品可以令我在一個晚上內看完,是一部非常輕鬆又「邪惡」的美食節目,就像我這種對燒烤一無所知的觀眾,也可以視覺上體驗烤肉的興奮。


美國的BBQ Nice and Chill


在美國,烤肉的職人會尊稱為「Pitmasters」,因為烤肉師傅的工作時間非常長,往往需要十多小時守候在肉旁邊,當中的敬業精神和毅力不是常人可比。燒烤在美國是非常常見的煮食方法,不論階級或貧富,他們都喜歡不分時節地在室外燒烤,除了自己家的花園外,他們還可以到公園燒烤,美國有不少公園已備好燒烤爐。美國的烤肉並不像我們在香港常見的韓燒或日燒,不是先將肉切片再快速燒熟,而是用低溫薰烤的方式來燒肉,煮食時間長達5至20小時,肉吃起來就會更鮮嫩多汁,風味甚佳。他們的烤肉並不局限於一種風格或方法,會根據地域而有所分別,單是德州的燒烤風格已有四種,分成東部、南部、西部及中部風了,風格形式多樣。各地也舉辦大大小小燒烤比賽和節日,當中最為人熟悉的就是美國皇家烤肉節(The American Royal),可見美國人多麼熱衷燒烤。


由廚房走到 Pitmasters


《一》最大看點是參賽者本身,在屏幕上傳來他們對烤肉的熱愛,儘管他們就像平常人一樣會出錯,都不影響觀眾對他們的好感,反而為他們的僥倖留下比來比賽而感到安慰,好像是參賽者Grubbs每一次都吹噓自己非常有優勢,但是往往會失手,他的自信心以及面對失敗的樂觀深深烙印在觀眾心裡。另一位女參賽者Tina,她會帶著一隻豬公仔陪伴她比賽,和Grubbs相反的是,她每次都會說自己不擅長、這次比賽輸定了,但她往往成績優秀得很,真是一位口不對心的女士!


Tina和其他女性參賽者的出現,無擬是推翻了我對廚師的刻板印象。在中西國家,廚師大多為男性,廚房被視為男性領域。在父權社會的影響下,女性無法參與公共領域的事,社會跌入了男性「更有能力」的迷思。烤肉如此消耗體力和時間,大部分人會將之視為男性優先。但在《一》的比賽中,觀眾可以看見女性參賽者(評判Melissa Cookston、參賽者Sylvie Ramona、Tina Newnan)的出現,她們不論在伐木、搬運數量和體積龐大的食材、專心致志地燒肉,都和男性無異,而她們以出色的煮食技巧說服了評判——女性同樣可以在烤肉場(男性領域)工作,而其表現不比男性差。最後,由參賽者Tina Newnan勝出今季比賽,想起她在第一集時說的:「I compete in about 18 contests a year. Don’t underestimate me because I’m a woman.」她以自己的經驗和毅力,證明了女性能勝任廚師的職務。


一分高下的匠人精神


我們熟悉的日本匠人精神,是指日本人會「一生專做一事」,為了追求更完美而不惜工本。在《一》裡,我們可以看到Pitmasters如何克服煮食上的挫折,不斷成長為更好的Pitmasters的過程。與日本的匠人精神不同,他們透過互助的方式,視比賽為磨練和交流的場所,追求更加高的技術。其中一名參賽者Ashley,在比賽裡他頻出意外,比如未能在緊迫的時間裡完成菜式,或者面對野味束手無策。所有的參賽者沒有幸災樂禍,還主動幫助和鼓勵Ashley。《一》展現了參賽者之間的「識英雄,重英雄」,他們會互相傾受技巧、交流心得,在對手表現失常時會以鼓勵對方,即使被淘汰也會祝福對手。相比其他勾心鬥角的比賽,《一》的戰友情誼成為了節目看點之一。


另一位參賽者Rasheed可謂是比賽的黑馬,他是所有參賽者之中資歷最淺,但屢屢在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他利用自己的職業知識(工程師),將科學原理融入煮食,令其他參賽者爭相仿效,可說是非常創新和聰明。每每看美食節目,最為期待的就是看到廚師奇招盡出,有意想不到的點子出來,Rasheed的敢於創新是匠人必備的條件之一。假如燒烤是一成不變的傳統煮食技巧,就少了很多特別的「風味」了!


或許《一》的參賽者會予人感覺不夠嚴肅,他們會犯錯,有心靈脆弱的時候,似乎與「專業」一詞有差距。「匠人」本來就有神化某職業的人士的傾向,《一》展現的會更為親切、「貼地」的職人,他們都本是平常人,透過不斷努力和交流才會進步。觀眾也會拉近和這班職人的距離,改變了原來高高在上和神秘的形像。我想這就是大眾媒體的厲害之處,將某個專業帶到觀眾面前,淺顯地解構、打破某種神話,重新塑重一個更為接近大眾的形象。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一個清明,和無數個

散文 | by 王崢 | 2024-04-03

臺灣現代攝影之父張照堂離世 享壽81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3

以後

散文 | by 黃戈 | 202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