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掛著優雅的永恆少女:柯德莉夏萍

影評 | by  鄧正健 | 2019-01-03

「惟有她/能夠珠光寶氣/不俗艷如落霞」

——〈抱歉柯德莉夏萍〉,黃偉文詞


該怎樣說她的美,才夠貼切?譬如說「優雅」吧?說法似乎有些俗套。多年前我剛成舊片影迷,玄惑於某些不屬我的年代的銀幕女神,也將我的青澀情慾投射到兩種形象之上:迷戀文青女神,以及追逐銀幕上的戀愛感(GFable),這也是我多年來分辨歐陸和荷里活經典女星的方式:歐陸(尤其法國)是文青女神的搖籃,荷里活則製造令人明知虛幻的浪漫情懷。


這是我替夏萍(Audrey Hepburn)所作的影迷分類。但這彩池裡排名第一卻不是夏萍, 而是跟她同齡的姬莉(Grace Kelly),兩人奪奧斯卡影后只差一年,也位列荷里活經典女星中的經典。但論優雅,我寧選姬莉。她的貴氣來自她息影後的摩納哥王妃身份,而在銀幕上的她,臉蛋方中帶圓,五官均稱,沒棱角(今譯︰零死角),硬照特寫份外上鏡,是典型的雪肌金髮式古典美,故她殺傷力很小,影迷如我的戀愛感油然而生。


至於夏萍呢,如果你拿她任何一張特寫照跟姬莉比較,會發現她的臉很小。臉小的效果是令她頭身比例很理想,你一定記得在電影《珠光寶氣》(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的海報上,她一襲緊身小黑洋裝、手拈長煙槍的超經典造型,最顯她衣架子的身段。據說早一輩的經典女星褒曼(Ingrid Bergman)初見剛入行的夏萍時,也驚艷於她的好身材,更莫說夏萍為時裝大師紀梵希(Hubert de Givenchy)帶來無窮創作靈感,《龍鳳配》(Sabrina,1954)村姑變鳳凰的穿花蝴蝶、《甜姐兒》(Funny Face,1957)的百變女皇花生騷,當然還有《珠光寶氣》的小黑洋裝,皆出紀大師手筆,也是夏萍「優雅」美名之源。


她的優雅,確是衣服之效。而我向來都是無甚時尚感的白痴,當我怔怔地看著夏萍正托香腮,裝樣要吸起手中煙槍,她的五官佈局,她的靈眸冷艷,才真正挑起了我的影迷痴愛。因為她臉小,五官有時顯得霸道,笑靨略寬但不失甜姐兒之魅,但不笑的話,臉就憂鬱起來,帶點氣弱,尤其在她已過少女之齡的好些電影裡,顴骨腮線愈見顯眼,表情紋也深,再看看她瘦成衣架的體態,確實有點病態——或者應該說,是病態美。


我就是因此而無法把戀愛感投射到夏萍身上:她太瘦了,即使將多少優雅披在她上身,即使她笑得多甜,即使她——她還是太瘦了。



我少年時太年輕了,戀愛感和文青感總是決定一切。比夏萍長三歲的夢露(Marilyn Monroe),有種成年沙文男人才懂的慾艷,偏偏我就是不懂得。因此當我聽說,《珠光寶氣》裡的荷莉(Holly Golightly)本來是要由夢露來演,實在有些崩潰。


《珠光寶氣》原著小說作者、鬼才作家卡波提(Truman Capote)曾經聲稱,故事中的荷莉是依著夢露來寫的。荷莉是一個從鄉下逃到紐約大城市的女郎,後來成了高級交際花,生活放蕩,周旋於上流社會的男人之間,卻不在任何男人身上留下愛情(有點《日出》裡陳白露的況味)。即使沒看過電影,也應該聽過電影經典的開場:在一個無人的紐約街頭早晨,盛裝的荷莉來到尚未營業的第凡內(Tiffany & Co.)珠寶店櫥窗前,邊看邊吃著早餐。有人說,荷莉在這裡總會帶著墨鏡,這墨鏡是一種偽裝,可以讓她的身份不同變換,也永遠在逃逸任何既定的關係。卡波提就是這樣理解荷莉:在一片人慾橫流、珠光寶氣之間遊戲人間的物質女郎。


卡波提不討厭夏萍,他只是覺得她不合適,就連夏萍本人也差點如此以為。後來導演布力愛華士(Blake Edwards)動用電影工業的導演特權,硬將故事流動之處全改成符合romantic comedy的規格,甚至把結局改成荷里活大團圓,卡波提自然相當不快。然而夏萍卻因此接受角色,也找到她的演繹方法。故事設定荷莉來自德州窮鄉僻壤,是個性生活隨便的拜金女,這怎樣看都是夢露的形象,而不是夏萍。而夏萍居然可在這大俗的設定裡,都找到一個高雅點。電影拍出來沒有一絲俗氣,夏萍演的荷莉比卡波提筆下的假面和虛幻更確定,更符合romantic comedy的制式,也磨沒了卡波提文本裡的激進成分。可是,夏萍卻經營出另一種前所鮮見、雅俗混種的銀幕形象。


電影中關於第凡內珠寶店的戲,共有兩場:一是電影經典的開場,不可方物的夏萍凝視著珠光寶氣的第凡內櫥窗,一無對白,背景卻播起純愛風的主題曲〈Moon River〉;另一場是荷莉跟男主角保羅到第凡內珠寶店裡逛,保羅要買一份禮物送給荷莉,但身上只有十元,便靦覥的跟店員說:這位女士認為鑽石太俗,請問店裡有沒有十元下以的貨品呢?最後他們成功說服店員在汽水拉環上刻字。我總覺得,僅僅是這兩場戲,就足以證明《珠光寶氣》是何等魔幻:夏萍演荷莉絕不可信,觀眾竟然全盤接受。這是電影最複雜也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香港詞鬼Wyman有詞寫過夏萍的荷莉:「惟有她/能夠珠光寶氣/不俗艷如落霞」。他不夠通透了,夏萍不是出污泥而不染,她其實是俗得起,更可讓半雅半俗無違和地自她身上散發。可她的俗,絕不下流,而夢露則絕對會演成下流俗艷。(當然了,那些年的「下流」,不可跟今天的同日而語)


夏萍的「雅」名,是由《金枝玉葉》(Roman Holiday,1953)開始。老派港式電影譯名,特別有味道。既不講「信」,「達」也只求情節的「達」,卻肯定是「雅」之所至。民智未開的舊香港觀眾未必明白「第凡內早餐」的典故,但對「珠光寶氣」怎生意境卻了然在胸;同樣,誰會想到羅馬假期會發生甚麼事呢?但一說「金枝玉葉」,少女夏萍的貴氣就芳香四溢了。


《金枝玉葉》是她的成名作,當時她二十四歲,此前她只演過一些寂寂無聞的閒角,此戲卻為她帶來第一座奧斯卡小金人。她以高貴的公主之身在電影裡出場,烘托她的是被她接見、俗不可耐的公侯政客。然而電影真正要說的,卻是一個困在金玉之軀內的野性少女,怎樣偷偷逃出金絲雀籠。這場戲裡,夏萍公主悄悄地對皇室的繁文縟節不感耐煩,鏡頭拍她在裙擺下脫掉高跟鞋,竟差點出洋相。後來她潛離大宅到羅馬街頭閒蕩,最具象徵性的一幕倒不是她遇見男主角祖(Joe),而是她讓髮型師剪掉一把長髮,同時剪掉了所謂的高貴,露出了夏萍細小而深邃的臉蛋,自此短髮小臉成了她的主打形象。幾年後,她在《艷尼傳》(The Nun's Story,1959)也有一場剪髮出家的戲,意味上卻絕非如《金枝玉葉》那樣,表現出其銀幕形象的神髓:剪掉華麗浮朣的外觀,展示一個撇撇脫脫的「永恆少女」(puella aeterna)的真身。《金枝玉葉》最大看點不是愛情故事,而是夏萍的野性:她開著電單車在鬧市中亂衝亂撞、狠狠拿起大結他就打到皇室保鏢頭上、情急之下便縱身跳進深夜的冷水裡。劇本若由我來寫,我定會寫她被那風流倜儻的意大利髮型師吸引,而不是那初心不良、想獨家報道公主出走的記者男主角祖。


沒法子,荷里活有荷里活的genre,《金枝玉葉》只能是夏萍和格力哥利柏(Gregory Peck)的電影,沒有其他組合。當年柏已是一線男星,風頭卻被夏萍公主搶得一乾二淨,當柏飾演的祖在深夜街頭撿屍撿著半昏半睡的夏萍公主,並沒有任何你現在所能想像的香艷情境發生,祖一直讓她睡,從街上石凳的士車廂到家中睡床,她以近半小時的電影時間,展現她怎樣魅力四射地賴床貪睡。這是男女主角相遇的一場戲。八年後,夏萍在《珠光寶氣》裡再一次表演賴床,男主角保羅想向住在樓下的荷莉借電話,荷莉則老是擺著春睡海棠的嬌姿與他陪話。這也是男女主角相遇的一場戲,賴床的少女態,跟盛裝濃抹後的貴氣女郎是夏萍的兩張臉。


她的真身是永恆少女,困在優雅的表象之下。她在任何電影裡都可以很自主地優雅,《龍鳳配》演繹她如何借裝備優雅,然後勇敢地先後愛上一對富家兄弟;《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中擴大了《龍鳳配》的麻雀變鳳凰故事,觀眾看到的是她的自我怎樣跟淑女表象拔河角力;且不用說《珠光寶氣》的荷莉,跟作為她的隱喻的流浪貓了。夏萍演過很多花瓶角色,而她天生就與花瓶相去甚遠,每次總能偷偷把花瓶演成別的樣子。永恆少女破繭成蝶,卻從未忘掉率性的心。


相對說,她銀幕上的男對手都太老了。老男少女是荷里活黃金時期常見配搭,在夏萍身上則特別明顯。格力哥利柏比她長十三歲,到《花都奇遇結良緣》(Charade,1963)的加利格蘭(Cary Grant)已是長她二十五歲了。更遑論《巴黎春戀》(Love in the Afternoon,1957)的加利谷巴(Gary Cooper)、《甜姐兒》的舞王佛烈雅士堤(Fred Astaire),還有《龍鳳配》的堪富利保加(Humphrey Bogart),無一不屆足當夏萍父親之齡。這群男星雖然經典,終究不是三十年如一的劉德華:銀幕裡他們都表現中坑以上的眉宇。美式男性沙文電影美學,說實的,我還是不懂。


大概只有《珠光寶氣》裡的佐治畢柏(George Peppard),才堪在年齡上跟夏萍匹配。而荷莉的夏萍亦轉型了,她的少女味幾已消失,三十二歲的她已是一子之母,女性魅力和電影魅力均處巔峰。但正因如此,男女主角逆差也愈見強烈,畢柏作為一名當時被視為最有前途新人、歷史卻證明他不能再有其他代表作的荷里活過客,並沒有足以跟夏萍匹配的氣場。


所以,《珠光寶氣》結局的雨中擁吻,看得令人特別不爽。


紅顏會老。是世人不懂「紅顏之美」真諦所說的傻話。姬莉死於中年的車禍,夢露則猝死在三十六歲。她們和夏萍屬同代經典女星,年齡名氣相約,而世人只見過夏萍的老態,孰幸孰不幸?我這樣看:夏萍的經典是她自己造成,這點是姬莉和夢露所不及的。


她的父親是英國資產階級,母親是荷蘭貴族後代。她年輕時曾習芭蕾,夢想成為芭蕾舞家。但戰亂時的貧餓經歷(據說她曾以鬱金香球根充飢,餓得多優雅),遺下她日後長期過瘦的體態,也使她無法練出專業芭蕾舞者須具備的體能。她注定弱不禁風,卻陰差陽錯地讓她改向模特兒和歌舞演員發展。很快,荷里活就發現她獨一無二的氣質,品評家說她的美,直可媲美「默片女王」嘉寶(Greta Garbo)——而兩人正好代表兩個荷里活電影時代:默片時代,跟黃金時代。


大凡評論者都會恭維說,《珠光寶氣》是夏萍轉型之作,但畢竟沒法躍出romantic comedy的套路,反而鮮少人注意的是,作為演員而不是明星的夏萍,原來試過不少不同戲路:《艷尼傳》的修女、《恩怨情天》 (The Unforgiven,1960)的西部少婦、還有《雙姝怨》(The Children's Hour,1961)飾演一名女同志的對象等。可惜除了《艷尼傳》曾提名奧斯卡女主角之外,其他嘗試大都評價不高,很快在影迷的記憶裡淡然消失。


結果影迷們還是讓夏萍留著荷莉的面貌,那個永恆少女試圖變身成熟女性的大成之作。再往後看,她已步入三十之齡,經過兩次婚姻、流產和生子,再被歲月催促前往中年,她的戲路才真正成熟起來。在她息影前的兩部重要作品《儷人行》 (Two for the Road,1967)和《奇謀妙計女福星》 (Wait Until Dark,1967)裡,我們再也看不到永恆少女的意態了,而是一個真正擅演的女演員。我不禁想起荷里活另一個赫赫有名的Hepburn:嘉芙蓮協賓(Katharine Hepburn),至今仍是惟一四奪奧斯卡女主角的傳奇女星。中台翻譯把夏萍和協賓都譯成「赫本」,只有老派港譯才懂得味道和分寸,分譯兩人為「夏萍」跟「協賓」。兩種名字格調,說明了兩種明星氣質,而後期的夏萍居然愈發有著協賓的格調,以「演技」取代「本色」。


我猜想,夏萍大概會視之為她銀幕事業的轉化和躍升,但我的影迷玻璃心卻不勝舊物老去而破碎:經典女星時代終結了,荷里活開始範式轉移,我們再難看到那種軟性男性沙文的電影美學,電影中的女性形象更剛愎、更複雜,也更當代。我實在怕看夏萍演這些角色,哪怕她其實演得相當稱職——夏萍是屬於那個時代,永恆少女一直留在她的經典電影裡,肉身卻真實而緩慢地老去。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鄧正健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差距

小說 | by 方狗 | 2024-10-26

《驀然回首》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0-25

清華雜憶

散文 | by 黃戈 | 2024-10-21

2024諾貝爾文學獎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