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作家殘雪榮獲美國文學獎 以新實驗寫作解剖自我 反思文革創傷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6-05

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極高的中國著名作家殘雪,近日據美國媒體報道,榮獲「美國文學獎」(America Award in Literature),以表揚其終身致力於文學創作,成為該獎歷年得主中首位中國作家,而曾獲此獎的亞洲作家僅有2011年的韓國詩人高銀,以及2018年的村上春樹。


「美國文學獎」是終身成就獎,於1994年首次頒發,每年授予終身致力文學創作的具有國際聲譽的作家,被譽為「為諾貝爾文學獎提供替代方案的國際大獎」,由美國當代藝術教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由Green Integer出版社共同承辦。評審委員由六至八名國際著名詩人、作家、劇作家和文學評論家組成,主席為美國作家道格拉斯.梅塞利(Douglas Messerli)。


殘雪,本名鄧小華,原名鄧則梅,現年71歲,被譽為先鋒派文學的代表人物,其兄長為中國哲學家鄧曉芒。在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赫然位列第三位熱門之前,殘雪都沒有受到太多中國大眾的關注,於同年去世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審、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曾稱她為「中國卡夫卡」,蘇珊.桑塔格亦曾說:「如果要我說出誰是中國最好的作家,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殘雪』。」


殘雪一家曾被打成「右派」而被政府倍加迫害,使她失去正式教育的機會。在父母和革命背景薰陶下,她在家自學,廣讀外文文學、馬克思哲學以及西方歷史,受到西方現代主義作家如卡夫卡、博爾赫斯等的深刻影響。她於《南都周刊》訪問中表示:「如果不學習西方文化,不可能做到(保持創作力)這一點。因為我們中國文化裡只有自我滿足、自我欣賞,兒童式的,沒什麼追求。」


她又表示:「中國文化裡缺乏精神的東西,人的精神停留在表面的層次,不會自我批判。人性裡面的矛盾、鬥爭、自我批判這些都是西方經典文化所具有的,中國從五、四以來才有這種意識。要搞成熟的人的文學,就必須向西方經典文學學習。」


父母在運動中遭劫難後,撫養她的外婆餓死,大弟意外身亡,在動盪期間,她在工廠打工受盡廠長的欺凌,這些苦難深刻地影響她對人性的體悟,使醜惡與荒誕成為她作品的常見主題。她在1985年發表短篇小說《黃泥街》出道,至今出版逾百篇短篇小說和數十篇中篇及評論,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蒼老的浮雲》、《五香街》、《最後的情人》等。


自1987年,其作品被廣泛翻譯成外語,成為美國哈佛、康乃爾、哥倫比亞等大學及日本東京中央大學、國學院大學的文學教材,亦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多次被入選世界優秀小說選集,她曾言「我的野心是將我的全部作品都在美國出版。」


殘雪對中國民間故事或政治並不感興趣,她認為自己的使命「是與當今文壇對抗,發揚魯迅精神,給青年作家留下一線希望。」她又曾言全部作品都在「解剖我自己。我寫過西方八位作家的文學評論,這是在閱讀過程中對自己的解剖。這種新文學的閱讀,也是解剖自己。」


《紐約時報》曾形容她從「病入膏肓的世界創造了一種象徵的、新鮮的語言」,其作品的「新實驗寫作」極具個人風格,強調空間和敘事邏輯的轉變,當中顯示出荒誕變形、陰鬱晦澀的世界,有別於其他中國作家的試驗性,引領著「先鋒一代」。


在《Asymptote》的訪問中,她解釋自己一直運用現代藝術的創造方法,「理性在場外監控,感覺充分發動,向著意識的黑暗深淵突進,在兩股力量的張力中營造奇異的理想主義的情節故事。我想,能夠像我這樣寫作的人必須具備巨大的原始能量和高強的理性精神,這樣才有可能使意識於分裂中維持整體的創造。在中國,我還沒見到過能將這種創造維持多年的作家。」


殘雪憑長篇小說《最後的情人》,於2015年獲頒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同年入圍被譽為「美國諾貝爾獎」的紐斯塔爾國際文學獎,其提名及獲獎者與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多有重疊,也曾二度入圍英國布克文學獎。2022年,她獲頒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去年諾貝爾文學獎揭盅前,英國博彩公司Nicer Odds彙整的賭盤顯示,殘雪與閻連科一同打入十大得獎人選。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