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by 翁稷安 | 2023-08-25

在這靜謐、甜美的表面下,似乎隱隱潛藏著某種難以言說的陰暗。畫面之下佈滿著近乎與現實斷裂的縫隙,是安西水丸作品給我的一貫感受。這種張力隱匿在安西的插畫乃至文字作品中,多半處於模糊的樣態,在看似恬靜怡人的畫面、表現出大叔趣味的字裡行間,提供著無聲卻深沉的厚度。然而,翻開安西的短篇漫畫集《青之時代》、《東京輓歌》,卻能見到他在早期作品中,卻毫不保留地完全展露。 (閱讀更多)

【新書】《文學看得開(作品篇)》:短篇小說:因為短而產生無限可能

其他 | by 鄧小樺 | 2023-08-18

短篇小說作為較親近日常生活的文學類型,到底是如何興起?又有何特徵使然?鄧小樺在新書《文學看得開〈作品篇)》一一拆解,徵引中西作品,疏理其發展脈絡,指出短篇小說的核心在於結構和人物,但是作品的短小不能規限其詩意、深度及時間跨度。 (閱讀更多)

在所有溫柔與暴烈之間的知名不具

其他 | by Charlotte Wong | 2023-08-10

通過不同的即興課題,Adrienn將誘發的身體反應和情緒放在不同的容器/調度裡面,按捏再按捏,當中包含著她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又包含她對這個舞者的了解,也包含著她眼中七個舞者的共同或關聯。就這樣,舞者被安置在一種極端中的狀態徘徊,而你感受到舞者的內在游離在不同情感的界線之間,不由自主卻又悠然自得。一度讓我想起《墮落天使》中的哭泣,從自我的歡愉到哀悼一段模糊不清卻確實存在的感情,鏡頭還是落在同樣抽搐的肢體上,但觀者都可以感受到那情感的每秒變形。 (閱讀更多)

【新書】《文學看得開(作品篇)》:加西亞.馬奎斯《百年孤寂》:那樣巨大的孤獨

其他 | by 鄧小樺 | 2023-08-09

在文學館出版的新書《文學看得開〈作品篇)》,鄧小樺從經典名著《百年孤寂》說起,談到書中令人神魂顛倒的孤獨形態、魔幻和現實之間的關係,以及此書之於現今世代的意義。不論古今,原來在壓抑的時代,我們總可以憑藉想像力找到自由。 (閱讀更多)

〈情定唐人街〉:在地下街環迴迷路的武陵人

其他 | by 四葉 | 2023-08-12

〈情定唐人街〉作為林夕在2023年的第二首作品,是為述說港人移居的懷舊小調。四葉配合MV解析,認為曲中先借用〈桃花源記〉典故,聽眾猶如武陵人長居於此桃花源,久而久之卻意識到懷舊的傷痛,舊家已不復得,此地恍如失樂園,但他認為林夕想藉此寄語港人要認清飄落的是落英還是雪,情定方可開始,找到回歸家園的路。 (閱讀更多)

【虛詞・辛波絲卡,種種可能】一樁關於辛波絲卡〈我們何其幸運〉的荒謬事件

其他 | by 陸思澔 | 2023-07-31

看過原作甚具諷刺意味的詩句以後,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杜撰作不但未能把握原作的意義,甚至恰恰與其違背。因為如果要用一句說話歸納原作的主題,應為:「我們何其『不』幸運,不確知自己生活在甚麼樣的世界。」的確,辛波絲卡常以自然生態入文,也表現了對觀察萬物的熱情,但這種熱情,是基於她對知識的好奇心,近日出版的辛波絲卡傳記中文版《辛波絲卡:詩、有紀念性的破銅爛鐵,以及好友和夢》,裡面有提到辛波絲卡在她的讀書專欄「非必要閱讀」中,介紹最多的不是文學書籍,卻是各種各樣的科普書、指南,範疇包括但不限於:自然(譬如,關於蜻蜓或蝴蝶的書)、歷史、人類學等等,她甚至認為費曼的《費曼物理學講義》是她讀過最有趣的書籍之一。[註2] 像她這樣的一位讀者,怎麼可能會寫出「我何其幸運/因為我不是氣象學家/不用知道雲彩如何形成或氣流裡有甚麼成分」?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6

「詩同讀·風格」 海自暗光中顯現,幽禁於琥珀中的顏面 ——讀曹疏影〈fragile〉、〈淡金路〉

其他 | by 畢如意, 季展伊, 張雅婷, 現三, 不與易, 謝曉陽, 李曼旎, 歐陽咻, 嘻嘻, 意寒 | 2025-07-20

編輯推介

表達空白

散文 | by 釅釅 | 2025-07-25

粵劇音樂設計怎樣取得平衡

其他 | by 王勝泉 | 2025-07-27

放榜的那些事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