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多元"

逸東酒店以「擁抱圓缺」 為題 設多元活動宣揚同志驕傲月 港首辦集體LGBTQ+婚禮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6-21

來到國際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泰國同婚合法化終於在參議院會上通過,成為亞洲第三國家承認同性婚姻,而香港今年的同志力量愈趨壯大,香港逸東酒店今年以「星體圓缺」這種天文現象為靈感,「擁抱圓缺 Eclipsed Bodies, Embraced Pride」作為主題,也響應7月的「身心障礙驕傲月」,舉辦30項多元化活動,包括座談、派對、工作坊、展覽、放映、彩虹雞尾酒和佳宿體驗等,希望反映性/別小眾及身心障礙社群被順性別異性戀霸權,及健全主義所遮蔽的身體和生活經驗,挑戰主流社會上對完美和殘缺的身體二元分類,鼓勵他們走出社會建構的陰影。

與青年同行 探索多元可能 突破50周年展覽《在這裏 為彼此#HereWeAre》 譚淑美:青年問題需要整個社會共同承擔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6-11

香港非牟利青少年文化、教育及服務機構「突破機構」立足香港已久,向來本著基督關懷全人發展的精神,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心理輔導服務,在邁向50周年之際,突破以《在這裏 為彼此 #HereWeAre 》為題,於6月6日至16日期間假中環大館,舉辦展覽、青年交流及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突破機構期望連結社會各界夥伴,引起大眾對本地青少年現狀和需求的關注,並與青年一起探討未來的新出路。

理解已知・拋棄已知的多元劇場實驗———《害獸》

專訪 | by Cliff Freya | 2024-04-24

多數人傾向以既定印象認知大自然和動植物,一見到飛蛾入屋,你會想起家中先人的魂魄回家?或是,想起飛蛾天生喜歡撲火?舞蹈裝置劇場《害獸》由電影導演許雅舒(Rita)、藝術家黃嘉瀛(KY)及舞蹈家黃碧琪聯手創作,她們在訪問中說起創作的意念與過程,旨在探索人類面對與回應真菌爆破、昆蟲逐漸消亡,以至哺乳類動物繁衍後代等生物自然循環的自我表現。

【無形・文學館在他方】好的文學館不能只靠手稿,要有個性和多元的故事——訪周蜜蜜、黃念欣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3-10-05

香港一直未為文學立館,香港作家的手跡、手稿或珍稀的報刊書籍,主要由圖書館進行蒐集、整理以及保存,包括位於香港中央圖書館八樓的香港文學資料室,以及由中大圖書館內的香港文學特藏等。多年來圖書館搜集了豐富、珍貴的藏品,亦會定期舉辦展覽、講座等活動,以推廣香港文學。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在7月表示,其籌辦的「香港文學館」將在明年4月開幕,隨即引起文化界人士關注及爭議。潘耀明曾表示,「香港文學館」的主要功能是建立資料檔案,收藏香港作家手跡、手稿、出版物版本等等,而這些工作歷年來各藏館已在進行中。而對於本地文學資料檔案的研究者、收藏者而言,他們如何看待文學收藏的價值?他們期望香港有一個怎樣的文學館?

真正失控的多元宇宙,楊紫瓊的瘋狂進化

影評 | by 紅眼 | 2022-06-02

過去幾年,觀眾於主流科幻電影所接觸到的多元宇宙,說穿了只是一個用作商業偽裝的平面概念,但格局雖小奇峰處處的《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卻是一部真正意義上將「多元宇宙」概念玩弄於股掌間的奇想之作,並結合了楊紫瓊的身世,讓電影有著一點自傳色彩。它再次提醒觀眾,過去多年總是在歐美電影被迫「降級」擔任次要角色,飾演一些華人母親閒角的楊紫瓊,其實仍是個多麼厲害的演員。

粵語的多元與歷史——「傳承?建構?想像?粵語文學在香港」對談整理(二)

報導 | by 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 | 2021-12-03

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早前邀請幾位粵語文學的創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分享他們對「粵語文學」的觀點,此學術會議的第二篇整理稿,李薇婷、鄧小樺、關煜星等發言者,繼續探討「粵語文學」及「香港文學」的定義,以及其知識範疇的邊界。

【文藝Follow me】坐困愁城看電影 訪「香港亞洲電影節」談解禁、破格與多元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1-10-15

疫情之下,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被困的感覺,口罩困住了嘴巴、城市困住了身體、隔離政策困住了自由,大家成了《進擊的巨人》裏的帕拉迪島居民,被一重又一重城牆阻隔起來。有見及此,今年的「香港亞洲電影節」以「解禁多元 破隔十八」為主題,透過片單中的電影,讓大家勇於解除一些枷鎖、禁忌,甚至價值觀。

【深水埗,我要進來了】專輯前言:新舊交界,文青經濟下的壓力與生機,居民與文化組織眼中的多元色彩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10-22

如果說這一輪的深水埗議題,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新的認識框架,至少有二:在香港的社區議題中,出現新的社區持份者—「年輕文化經濟創業者」,令本來「居民」VS「重建財團/政府」的角力想像變得更為多元;在舊區重建的時間段方面,可拆解為細緻多樣的時間段去理解,在開始收樓與整體重建成豪宅群或酒店群的終結點之間,只要延長數年時間,還是可以有新的東西、新的價值被創造出來,那並不止是金錢上的意義,我們的城巿也許很需要這樣的喘息與慈悲。深水埗的多元面貌,平面的廣面與縱面的深度,或者你也是時候知道。進來深處看看。

Anacostia Community Museum︰服務社區,人人都是策展人

藝評 | by 丁穎茵 | 2018-12-02

如何建設理想社區?答案或許人言人殊︰有人相信社區少不了街坊交流的聚腳點,有人認為社區必須提供顧及長者與孩童需要的服務,也有人提議成立流動市集支持本地自家製產品。大抵沒有人想到一所鄰里博物館也可以對社區有所貢獻。平情而論,誰需要一座博物館收藏家裡藏不少了的陳年舊物?街頭巷尾的舊故事又何以改變社區?

Whitney Museum︰何謂「政治正確」的主題式策展?

藝評 | by 丁穎茵 | 2019-01-03

不同類別的博物館各自各精彩,但不同的論述框架、不同的藝術觀點如何交流互通,以至社會大眾也從中理解、欣賞、尊重多元文化所衍生的差異?為甚麼歐洲藝術家挪用非洲藝術元素被視為前衛創新,但非裔藝術家引用傳統方式創作卻鮮有得到迴響?為甚麼原住民藝術家的創作往往被撥入人類學,而非藝術史研究?藝術館如何將原住民、非裔、拉丁裔以至亞裔的藝術理念與創作手法融入主流的藝術書寫,建構出代表美國多元文化的藝術史觀?

沉默的可能

書評 | by Edith So | 2019-01-03

沉默,及作為其相反觀念的發聲、行動,均是文學中長久深遠的話題,其延展面廣闊,涉及不同層次與範疇。沉默,並不只代表無言;它指涉多重層次的思考,反可能凝聚成一股定力,甚至一種反向力量,一種逆反姿態,去制約盲從,令我們不至被社會浪潮推湧失向。沉澱、醞釀、發酵,文學正以其沉思本質,給予我們開闊的視野——於是我們仍可透徹觀察,而又不失行動能量。而當我們在文學中談論沉默,其實是在談論沉默與發聲之間的種種可能。在某些時候,沉默更可能成為焦點,引發諸種不同的聲音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