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們從創傷中倖存,有的傷癒合成疤,有的卻不動如山,書寫者在裂口的邊緣來回踱步,看傷口湧動、沉靜、結痂、噴發、吞噬。痛苦如何轉化成創作的能量?時代的集體傷痕又該如何書寫?香港文學館邀請台灣作家崔舜華、90後香港作家梁莉姿,與主持鄧小樺一起於台北書展中,坦誠地揭開她們把傷口凝鍊成文學的過程。
在台北國際書展的一隅,傳來泰迪羅賓〈點指兵兵〉、姚蘇蓉〈今天不回家〉的歌聲,60、70年代的港台老歌步過世道變幻,在此時此地,再作迴響。台灣廣播人馬世芳、學者作家陳智德、香港填詞人潘源良同台說起,港台老歌對時代、城市及他們個人生命的深刻意義。
在影音當道的浪潮下,全世界的出版閱讀產業都面臨巨大挑戰,我們都問要如何抵禦書市寒流,低谷中求生?在韓國卻出現實體書店與出版的熱潮,開啟了有別於傳統出版的新市場。今屆台北書展舉辦「韓國出版的活力」論壇,邀請三位韓國專家現身說法,分從韓國的webtoon(網路漫畫)和Web novel(網路小說)熱潮、社區書店與獨立出版、圖書定價制等三方面,分享韓國出版界的發展,由此或可觀照我們本地的去向。
譚劍自中學起便創作科幻小說,曾在兩岸三地拿下不同獎項。不過他近年一改筆風,從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轉而創作寫實推理小說。去年他出版首部長篇推理小說《姓司武的都得死》,便在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中榮獲「小說獎」首獎,成為繼陳浩基之後,第二位憑推理小說獲此獎項的香港作家。在創作之外,譚劍又蒐集香港的推理小說書目,為香港推理小說作整理研究。對他而言,推理小說並非只在於解謎與疑團,更是在虛構的謎團之中,蘊藏真實的本地特色,讓讀者看見那些在你我身邊發生的香港故事。
2024台北國際書展將於明年2月底舉行,近日(28日)公佈「國際書展大獎暨金蝶獎得獎名單」,當中香港科幻及推理小說作家譚劍新作《姓司武的都得死》,以及去年逝世的知名作家李怡晚年所寫的自傳《失敗者回憶錄》分別獲頒「小說獎」及「非小說獎」首獎。另一方面,本地漫畫家智海所設計的書籍《觀景窗》成功奪得台灣出版設計大獎「金蝶獎」銀獎。而近年移居英國的本地漫畫家黃照達,其由鄧彧、何萍萍操刀設計的漫畫結集《那城THAT CITY》,亦獲頒「金蝶獎」銅獎。
2023 台北國際書展於明年 1 月底舉行,國際書展大獎日前(9 日)公布得獎名單,90 後青年作家、「虛詞」編輯沐羽憑首部小說集《煙街》獲頒小說獎首獎,是該組別第一位 30 歲以下的得主。沐羽接受「虛詞」編輯部訪問時表示,現時專注在台北寫作,希望未來寫一本以移民台灣港人為題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