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秀梅早前出版《香港字二百年:從世一、大白象至世界文化遺產之路》一書。翁秀梅在後記中提到,香港字於1851年在鴨巴甸街倫敦傳道會印字館鑄製,承載了傳教士台向華人傳播福音的理想,又深刻影響近代中國資訊傳播、政治文化及民生經濟。然而,至20世紀中,「香港字」因市場變遷被淘汰,被當時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印刷部主管形容為「大白象」。翁秀梅提到董啟章的《香港字:遲到一百五十年的情書》曾言「字有靈」,她歷經到訪牛津大學出版社檔案館、在元創方活字館展出其館藏的香港字銅字模,使她不由得相信字有靈!
在M+潛空間裡,有一台單車,正對著一個大螢幕,螢幕裡寫著大大的「荒蕪之地 地少山多」。只有當觀眾走上單車,雙腿往前蹬,螢幕跟著你踩的方向前進、移動,眼前的字沿著街道兩旁排開,一個個方格像一幢幢樓,讓觀眾遨遊在一片字海之中。這是藝術家Jeffrey Shaw(邵志飛)與作家董啟章合作創作的互動媒體藝術作品《可讀城市 香港》(Legible City Hong Kong)。
董啟章站在香港版畫工作室的鉛鑄字粒櫃前,托著黑框眼鏡,瞇起眼睛吃力地搜索字粒,良久,他才用指尖把小鉛柱挑出來,放在眼前近距離檢視。他挑出的四隻字粒,拼起來是「愛者不懼」,是他去年底推出的新書《香港字:遲到一百五十年的情書》中,黎幸兒自盡前留給戴復生的最後遺言,出自委辦本《新約全書》,英文是「There is no fear in love」,即是「在愛中沒有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