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巴勒斯坦電影工作者」(Film Workers for Palestine)組織發起的連署行動,已集結超過四千名國際電影界的演員、導演及製片人,共同承諾將拒絕與他們眼中「共謀對巴勒斯坦人民進行種族滅絕和種族隔離」的以色列電影機構合作。截至17號晚,逾4500位電影人已加入連署行動,當中包括 Emma Stone、Joaquin Phoenix等知名演員、導演等。
美國著名演員、導演羅拔烈福於日前(16日)在猶他州住所安詳離世,享年89歲。羅拔烈福以金髮俊朗與自然演技聞名,1969年與Paul Newman合演《神鎗手與智多星》一舉成名,後續主演《老千計狀元才》等多部經典,並憑該片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980年代起轉向導演,處女作《普通人》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成為少數幕前幕後皆獲肯定的電影人。羅拔烈福對電影界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對獨立電影的扶持。1981年,他創立了非營利組織辛丹斯學院(Sundance Institute),並舉辦辛丹斯電影節,為新進電影人提供發表作品的平台。這個電影節發掘了無數現今的知名導演,包括昆頓塔倫天奴、史提芬蘇德堡和萊恩庫格勒等人。羅拔烈福曾表示,他希望藉此回饋影壇,讓主流電影之外的故事也能有發聲的機會。
陳苗傳來《F1電影》影評,指出電影被影評批評為劇情老套、不切實際的荷里活神話,卻贏得驚人票房,其魅力在於「第二次機會」核心主題,觸動觀眾對人生逆轉的深層渴望。陳苗認為,《F1》成功的關鍵在於畢·彼特的獨特星魅——他一貫的「牛仔浪人」氣質,為角色注入了人間溫度與江湖義氣,讓觀眾放下對情節的質疑,全情投入這場關於希望、救贖與圓夢的歷險,從電影中感受社會缺乏的正能量。
美國編劇工會(WGA)近日宣布,將韓國著名導演朴贊郁及加拿大編劇兼導演Don McKellar除名,皆因兩人在2023年工會罷工期間涉嫌違反規定,繼續為HBO劇集《同情者》(The Sympathizer)創作劇本。此決定經工會董事會審議後生效,兩人均未提出上訴或回應除名事宜。由於兩喪失工會會員資格,未來將無法享有最低工資、版稅分成及其他工會福利。日後若繼續在美國從事編劇工作時,更需簽署非工會合約,有機會影響與Netflix、HBO、Disney+等已簽訂集體談判協議的公司的合作機會。
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球發動的「關稅戰」,將擴展至電影界。特朗普於在5月4日(星期日)在其Truth Social平台上宣布,將對所有海外製作電影徵收100%的關稅。他表示,由於其他國家為吸引美國電影製作人而提供的激勵措施,美國電影業正面臨「急速衰亡」的危機,甚至揚言會構成「國家安全威脅」。不論前美國商務部高級官員William Reinsch、美國國內工會、及至英國媒體工會等都對政策感到憂慮,並認為會對美國電影業造成「致命打擊」。
Netflix、Disney+等串流平台的出現,令人不禁質疑他們正在摧毀以荷里活為首的電影產業,使其逐漸式微。早前在 TIME100 峰會上,Netflix CEO Ted Sarandos直言Netflix 並未摧毀荷里活,反而是在拯救它們,並通過其創新模式為整個荷里活保留了原先會消失的觀眾。Sarandos 指出現時電影產業正處於轉型期,認為讓陌生人在影院哭泣、場場爆滿,甚至多位導演所追求的戲院「共鳴體驗」,已是過時的觀念。
由鬼才導演昆頓塔倫天奴執導的《從前,有個荷里活》(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早前傳出將會推出續作,由擅長拍攝驚悚片及黑色風格導演David Fincher執導,成功找到憑該片勇奪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Brad Pitt回歸出演,電影劇本則仍由昆頓塔倫天奴撰寫,作品將會在Netflix上映,最快2026年便可以觀看。
在今天的GenZ世代,一掌成鏡,人人都可以是網絡媒體上的內容創作者,人人都可以是導演,但亦有不少人懷疑:YouTuber可以拍出電影嗎?去年遠在美國的一部YouTube片《nothing, except everything》爆紅,至今累積600萬觀看次數,引來多間片廠都爭相競逐的版權,最終在一個月前由TriStar Pictures奪得,短片將會改編成正式放映的長片。而該片的原創者Wesley Wang,將會擔任導演和編劇,19歲的他,成為史上最年輕進軍荷里活的導演,他在社交平台說:「曾有人說我太年輕去拍電影,但我希望這是一個提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講述。」
代表荷里活電影及電視節目逾萬名編劇的「美國編劇工會」,與代表影視製片公司利益的「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進行談判,除了要求改善薪酬待遇外,亦在合約提出加入「規管使用人工智能或類似技術製作的材料」,要求對運用AI創作影視劇本加以限制,唯勞資雙方未能就此達成協議,工會日前開始發動大規模罷工,也是2007年以來荷里活影視編劇的首次大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