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李薇婷 | 2020-03-04

從策劃的概念開始,《我香港,我街道》的作者群便有意從地區「發現」風景,書內共十六篇小說過半數提及香港的房屋,大量掌故、歷史、風俗的添加,小說的敘事雖然容易受到阻礙,但這種有意為之的資料的充實,卻使這些作品擁有強烈的建立民俗志的意味,將「發現」的風景進一步脈絡化與歷史化。 (閱讀更多)

五大接龍缺一不可 推理小說集《筷》港、台、日作品各顯神通

書評 | by 沐羽 | 2021-09-27

畫一條橫線做比例尺,假如最左方是日常用語,純文學就會拼命往右逃越遠越好,因為純文學就是要做語言實驗,就是要到達遠方,挑戰日常,這就是純文學的使命。但類型的挑戰並非跑得越遠越好,它們的比例是不一樣的,類型會在某個地方停下來,改頭換面,扭轉日常,刺激思考。恐怖小說突出日常的不可知,推理小說帶來細節觀察,愛情小說帶來日常不可能發生的愛情(當然可能只是我沒經歷過)。 (閱讀更多)

字裡行間,窺探粵劇「鬼才」唐滌生的內心世界

書評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2-03

數粵劇界的傳奇人物,唐滌生定必佔據當中一席,在他筆下的粵劇作品數以百計,為後世留下不少經典名劇之餘,亦教粵劇迷欲窺探這位「鬼才」的內心世界。《虛詞》編輯部特意挑選五本與唐滌生相關的好書,藉著對唐氏劇作的專門研究、歷年來與粵劇相關的唐氏語錄、深入剖析經典劇目的文學造詣、鑑賞對其別具意義的物件及珍貴照片,將這位在中國文學,戲曲及粵劇界屬異數的百年難得奇才,更立體地在字海裡呈現。 (閱讀更多)

時代的流亡者——談《卷施》中的救贖觀

書評 | by 謝家誠 | 2019-12-06

生於亂世,我們也許都曾質問生存的意義。讀勞緯洛的《卷施》,也在關注人類永恆的命題-救贖。謝家誠在這篇書評寫到,《卷施》包含著詩化的文字、人稱互換、互文、意識流、曲式結構和對印象派繪畫的描摹,當中貫穿並串連整部作品的是救贖的主題,亦是詩小說的形式。正因為先天人性的缺陷,才能產生對世人的憐憫。救贖並不是屬於個人,乃是普世的。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風林火山》:麥浚龍的世界

影評 | by 王建鏗 | 2025-10-08

編輯推介

伊卡洛斯

報導 | by 黎喜 | 2025-10-10

地震還未結束

小說 | by 楊焯雋 | 2025-10-10

那年切不成的月餅

散文 | by 陸裕欣 | 2025-10-0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