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世代,我們的生活與社交媒體息息相關,我們追蹤不同專頁吸收資訊,又或接收娛樂,成為專頁「粉絲」,一眾商家亦逐漸利用平台推廣商品。香港近月就有一些熱門Instagram專頁被發現已售予第三方人士,其中「香港街上觀察」(@hkurbanrecord)的限時動態頻頻出現賭博照,引起粉絲不滿,甚至令人懷疑有個人資料外洩的隱患。這漸漸形成一個Instagram帳號出售潮,而這個文化現象背後連繫著一定程度的集體情緒,亦證明了現代的消費模式,及肯定了網絡社群品牌存在著出乎意料的商業價值,但其潛在危機依然令人無法忽視。以下整理早前香港一些Instagram專頁的出售情況,也看現代網絡營銷有何隱患。
走在日本文化評論思潮最前端的評論家宇野常寬,過去發表作品以評論為主,從普及文化、次文化作品探討文化想像力的轉變。文化評論人張穎恒認為他的近作《一個人遊玩的教科書》一反過往主題,以正藉中二(病)的十四歲學生為對象讀者,設立4條遊戲的主要規則,討論不同遊戲活動,並特別強調是一個人玩。芸芸遊戲之中,書末才提到他最推薦的遊戲——讀書、看電影及動漫,認為閱讀的樂趣在於探索和思考他人的想法。在張穎恒看來,該書探討的是閱讀的樂趣如何在社交媒體年代消失,人們如何發表「自己的故事」,透過他人的認可自己的想法獲得滿足。
咩話?!Francis李立峯話佢最鍾意嘅Youtuber係鄧小樺?!我哋決定俾佢上嚟Book Channel Live親自澄清下!同場仲會有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 Press Photo Witness得獎攝影師曾梓洋擔任嘉賓,一齊傾下網絡文化、memes、潮語、偶像、動漫、串流平台之類~~
學者Margaret Roberts喺《Censored》詳細解釋咗審查嘅三種機制,第一種係「恐懼」,一個威權社會,會利用一啲模糊嘅法律、規條,令大家喺講某一種言論或者表達批評嘅時候有所顧忌。但Roberts指出,恐懼作為一種審查機制,其實有其局限。今集已讀不回Book Channel,聽李立峯主講Margaret Roberts《Censored》。
擁有權力嘅人愈發肆無忌憚,可以公然講大話冇後果;無權力者對公共討論失去希望,唔相信溝通能夠帶來任何意義⋯⋯我哋究竟點解會行到嚟呢一步?學者Natalia Roudakova寫咗《Losing Pravda》呢本書,直譯就係「失去真理」,並嘗試分析我哋所身處嘅後真相社會形成嘅原因。今集已讀不回Book Channel,聽聽專研政治傳播嘅Francis李立峯點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