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父母"

《兒子》:冰冷房間裡的大象

劇評 | by 李浩華 | 2025-11-13

李浩華傳來香港話劇團《兒子》劇評,指出繪了親子間因溝通失效而生的隔膜,認為劇中父母並非不愛兒子Nicolas,而是用了錯誤的方法,使關懷變得冰冷。李浩華讚揚導演邱廷輝營造的冷漠氛圍,以及眾演員對華人家庭內斂情感的細緻演繹,突顯出語言之外的情感表達重要性。悲劇源於「子承父孳」的宿命,父親Pierre不自覺地複製了上一代的溝通盲點唯有超越「理」的束縛,用「情」與藝術去接住彼此,才能找到出口。

前往死蔭的智慧——讀庸.佛瑟(Jon Fosse)《閃光》

書評 | by 曹馭博 | 2025-11-10

台灣作家、詩人曹馭博讀畢約恩・福瑟(Jon Fosse)的《閃光》,指出相較成名作《Septology》,《閃光》反轉死亡視角,融入卡夫卡式困惑與柏拉圖洞穴寓言的顛覆,提出在Fosse的邏輯中,現實才是洞穴,瀕死的光芒才是引領我們進入未知世界的太陽。曹馭博認為《閃光》真正的命題,是「啟蒙」源於內部的黑暗。人必須先理解體內之暗,才能接受外在光芒,讓光「與你同行」,而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便是死亡。

【新書】馬尼尼為《故鄉無用》自序〈我的父母沒甚麼好寫的〉

書序 | by 馬尼尼為 | 2024-05-17

馬尼尼為首部長篇小說《故鄉無用》,她以「無用」一詞形容自己的馬來西亞故鄉,以虛實交錯手法寫自己家族裡那些沒有學歷、艱苦謀生、病了瘋了甚至永無發達之日的人是無用之人,那片成長之地則成了無用之鄉。但她寫道:「但是這些東西已經在我體內生根發芽,只有我對這些人有興趣,對這些事有興趣。」她直面長期以來受壓抑的鄉愁,以及揮之不去的「無用」感,寫出這部曲折離奇的鄉土傳說,被劉克襄評為「小刀式的書寫,精準俐落,充滿張力」。

【教育侏羅紀】父母是朋友?探討兒童賦權的意義

教育侏羅紀 | by 雅言 | 2020-09-15

「賦權」似乎是從上而下的一個過程,是一個父母賦與子女自主權利、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亦沒有捷徑可走。

【虛詞.和你親】斷絕書

散文 | by 火龍果 | 2021-09-23

既然那麼多年青人死去,你們還說他們是抵死的,到底還需要被名為「孝順、父慈子孝、我們是為你好」的情緒勒索來綁架回家?火龍果這篇給父母的斷絕書,有種即使跟父母斷絕關係也不帶愧疚的覺悟。爸、媽,祝你們身體健康。女兒也希望平平安安哩。

【單身動物園】蘇曼殊︰民初情僧,無情不似多情苦

單身動物園 | by Nathaneal | 2019-01-21

本名子谷,法號曼殊,在詩僧、畫僧以外,蘇曼殊更是浪漫至極的情僧,可惜他的浪漫無法為他「修成正果」,終其短促一生,這個「短命情種」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受盡女人與單思的煎熬,遺筆「一切有情,都無掛礙」,既寫生時、也寫死後,是遺憾,也是他是畢生故事提煉出來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