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肥力 | 2023-11-07

由簡君晉執導、爾冬陞監製的《白日之下》改篇自真實事件,肥力將開首情節形容為:「將所有香港護養院可見幾乎一切最壞情況共冶一爐」,電影借主角新聞記者曉琪之眼,重新叩問了新聞作為「第四權」的特質,也旁觀他人痛苦,以報導的視角來超越單一事件的悲情,呈現關注社會現狀的高度。肥力在此發現香港觀眾比較薄情,難以為別人的不幸而傷感,但反而會為一些不憤、無可奈何的事情而共情。 (閱讀更多)

如回憶因人太多而失去了——評《4拍4家族》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3-10-30

由賴恩慈執導的《4拍4家族》透過來自四個不同年代的音樂人,戲劇化地組成的樂隊,呈現各自對音樂(節拍)的感知、期待、碰撞和理解的過程。江俊豪認為故事表面是一個失職父親向女兒贖罪的故事,內裡卻是從個人、家庭,到城市回憶、失憶、尋找與保存的嚴肅課題,但曲目與曲目之間應要讓觀眾對歌詞與角色有多一層靜默的思考。 (閱讀更多)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文學對電影的逆襲

影評 | by 艾苦 | 2023-10-26

近來,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以短片導演的身份出席了第八十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帶上了片長41分鐘的新作《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艾苦認為安德森是次再改編羅爾德・達爾的小說是一種轉型,而電影中大量呈現文學獨有的敘事元素挑戰了我們對藝術形式的固有理解。 (閱讀更多)

《七月返歸》從目連救母到聖母憐子

影評 | by 深然 | 2023-10-25

《七月返歸》作為孩子回家見母親的故事,令深然聯想起中元節的典故——目連救母。當中最廣為人知的版本,便是目連透過神通看見母親生前因多作惡,死後身受餓鬼之苦,目連最終借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使母親解脫,深然看起來《七月返歸》就似是目連救母的變奏。 (閱讀更多)

《A.I. 創世者》排遣恐懼的戰爭

影評 | by 石啟峰 | 2023-10-12

科幻片一向具備想像未來的意涵,所呈現的構想大多是根植於當下的現實世界。石啟峰認為《A.I. 創世者》跟許多以人工智能為題材的電影相似,聚焦社會對這項科技高速發展(或失控)所產生的不安與焦慮,透過「人機大戰」的形式將這些情感具象化,同時亦引發觀眾反思人類與機械人的存在。 (閱讀更多)

七月、第七天:《七月返歸》中的東方、西方和希望意象

影評 | by 雙雙 | 2023-10-11

最近由Anson Kong和白靈主演的《七月返歸》延續港式恐怖片潮,雙雙分析電影中似是桃花源的「鬼地方」屋邨,並以文本互涉的方法深入挖掘《七月返歸》的公屋怪異。另外,電影的結局在雙雙看來是充滿宗教意象,宇仔就像聖子,即世界、人間的救贖,而電影的七天分節也大有發揮的空間,對應著神創造世界的那七天。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醜婦》:兩個傳言的世界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11-12

陳帥氣的美容課

小說 | by 黎柏璣 | 2025-11-07

小說 | by 潘梓傑 | 2025-11-07

【教育侏羅紀】宿舍的空床

教育侏羅紀 | by 梁智坤 | 2025-11-04

葉姐

小說 | by 楊彩杰 | 2025-11-03

搞軭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10-31

小刀

小說 | by 鍾粹 | 2025-11-01

奧迦斯的旨意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31

談《叮叮行》 ——筆訪詩人吳俊賢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10-30

Yet are we tomorrow’s men

散文 | by 孔銘隆 |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