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鬯在《酒徒》中感嘆,在香港藝術一沾上交際舞便變了質。然而,梁明暉指出在五十年代的香港,交際舞曾有著另一種姿態。當時,舞女與女明星並列,社交舞從娛樂工具演化為藝術表演,尤以舞王謝魯八與舞后羅佩雲為代表。他們的舞姿展現肢體佈局的創作意識,透過舞廳、電影如《莫忘今宵》與《新娘萬歲》,以及南洋演出,將社交舞舞台化。
由「思想在煙圈裡捉迷藏。」既酒醉神遊,到「不喝酒,現實會像一百個醜陋的老嫗終日喋喋不休。」既酒醒失神,劉以鬯《酒徒》盡顯現代文青既酗酒同失落。
《酒徒》是一部意識流小說嗎?有點文學認知的人,務信答案是不!現代文學百年,要是我們追溯到海派「洋場惡少」(魯迅語)施蟄存的《現代》雜誌,以鬯先生不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