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霧傳來美國桂冠詩人羅伯特·哈斯〈在拉貢尼塔斯沉思〉詩評,指出詩作開首從關於「思想與失去」的詰問出發,探討了柏拉圖理型論與現代詩學對「概念」與「實物」的兩種迥異看法。寧霧引述維根斯坦、威廉斯、米沃什等人的思想與詩作,闡明哈斯如何遠離抽象,親近具體可感的日常,並在其中發掘神聖與詩意。寧霧認為,此詩最終達成了詞語與物象、靈魂與肉體的和解,並指出詩歌的本質是作為記憶的載體,為所有終將逝去的美好事物吟唱溫柔的輓歌。
鍾國強傳來悼文。瘂弦在他心中是那一代台灣最好的四位詩人之一,隨著瘂弦離去,光照一代詩歌的輝煌終告正式謝幕。他認為紀念瘂弦最好的方式,便是重讀瘂弦的詩。當中除了欣賞他用力猛厲的後期作品外,還特別偏愛他前期的詩。那時期的詩如〈野荸薺〉、〈秋歌〉、〈春日〉,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韻味。鍾國強認為瘂弦在這時期所試驗的詩語言追求一種變化與彈性,讓語言變得更富表現力。瘂弦雖然很早停筆,但在台港兩地影響深遠,包括蔡炎培、也斯等人。他們不會無語而去的。他們留有詩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