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社會議題"

葛亮 《靈隱》讀後 ── 疫後和時代變異之際的一封情書

書評 | by 克琹 | 2025-05-08

克琹讀畢葛亮小說《靈隱》,認為葛亮以精湛的文筆,將香港「弒妻案」、SARS與疫情等真實「現象」融入故事當,更以三段鏡像構築小說結構,令整本小說宛如一封寫給疫後倖存者的深情「情書」。小說的故事精彩,甚有許多值得思考玩味再三的句子,一如既往地交織飲食文化、語言變革與人性幽微。

淑貞產後怎樣——從《虎毒不》向眾人致意

影評 | by 杜惕若 | 2025-05-06

杜惕若傳來《虎毒不》影評。電影從昭和日本殺兒潮切入,剖析「虎毒不吃兒」的傳統觀念如何與現實衝撞,對比香港殺嬰案的冰山一角,探問悲劇背後的社會根源。電影拼貼出母職的真實苦痛,雖被批過於紀實而結局狹隘,卻以無可辯駁的現實佐證,叩問:誰該為此負責?

《看我今天怎麼說》的兩個議題

影評 | by 洛楓 | 2025-03-12

洛楓傳來影評,指自己被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打動,表示:「電影採取平視的角度、含蓄的敘述風格⋯⋯讓人物透過影像與聲音自動講故事⋯⋯讓觀眾體驗聾人的聲音地景!」觀畢即激發洛楓思考兩個議題:一,科技能否帶來自由與平等,「人工耳蝸」的出現令堅持使用手語者容易被視為異端;二,何為聾人圈子的「異質者」,使用口語或手語者雙方有否彼此尊重和容納。電影探討何謂平等、尊重與共融,是日常生活的相處、人情的建立和自我的長進,鼓勵觀眾懷著面對生命限制迎難而上、找尋出路的勇氣。

【文藝Follow me】濁水漂流,何以為家?——專訪李駿碩

文藝Follow Me | by 陳子雲 | 2021-06-21

走入深水埗夜流裡的李駿碩,穿過每檔散落於北河街、大南街、桂林街、海檀街的夜攤,發現通州街公園對出、通往富昌邨方向的天橋竟然拆了,大呼難以置信,跑到以前的橋底位置。「那條橋一直是街友聚居的地方,《東張西望》也報道過,說市民都怕了上這條天橋橫過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