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王碧蔚"

我所看見的未來—— 「第五屆孔梁巧玲文學新進獎暨十周年紀念座談會」講座實錄

報導 | by 廖穎欣 | 2025-06-25

由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文學推廣平台主辦的第五屆「孔梁巧玲文學新進獎」適逢今屆為十周年,大會特以舉辦「我們所看見的未來」賽前紀念座談會,邀請歷屆得獎者,包括李昭駿、王証恒、王碧蔚、黃言丹,以及三位特邀嘉賓麥樹堅、李日康博士以及郭詩詠博士。會上得獎者大談寫作歷程展開,探索新時代下個人風格的追尋、環境變遷對創作的影響,以及文學的意義。作家分享了語言與空間的交互作用,如王碧蔚在日本尋找漢語鄉愁、王証恒在蘇格蘭書寫異鄉經驗。座談會亦觸及AI時代寫作的未來,與會者認為文學的核心在於人類的情感與生命痕跡,難以被科技取代。

【無形・過敏鳥】藍瓶水母

散文 | by 王碧蔚 | 2024-01-18

我書寫,亦擦拭而去。重新畫一次母親,以橡皮擦搓揉打磨這張紙,遠觀者或許以為我修正與逼近正確,畫一顆蘋果上千次,得到迫真的素描光影。但我每次下筆所寫皆不同。那光所罩籠之記憶像晝日飛蟲透明閃滅,我描繪的亦空泛,水母觸肢舞動的線條,沒有相同可把握的瞬間。最後,當我寫母親時,至珍重地留下的,是擦不走的複疊筆痕,一張經受打磨為透明蟬翼的白紙慢慢服貼於桌面的木紋之上。

【新書】《崩末》封面繪畫日記

其他 | by 王碧蔚 | 2023-04-17

勞緯洛以敘事構築《崩末》的環形迷宮,新書封面找來王碧蔚繪畫,以其直覺決定色調與構圖。在這篇封面繪畫日記,王碧蔚分享自己的落筆過程,在畫作,在書中,醒著行走,唯盼事物皆模糊一瞬,帶霧色溫沉的光度。

【無形.某種通行證】枳首

小說 | by 王碧蔚 | 2022-08-30

雨勢稍緩,膠袋紙屑吸附地面水跡上,鞋印泥濘錯落疊增。一個約七歲的男孩半蹲羅湖免稅店外,打開鯊魚書包拉鍊,把五條萬寶路煙分拆、堆砌進袋,行舉間是擺弄積木的專注及喜悅。比他高許多的男子站在一旁抖腳,拍小孩的頭,促他快些。這種焦躁,蔓延整個羅湖關口,染成一層雨霧沙塵的粉肉色光影,牆壁天花灰中帶紅,像掉痂後的新生皮膚、腸腔與軀體的內部。

魚變

散文 | by 王碧蔚 | 2021-09-03

王碧蔚這篇散文,從自己第一次養魚,講到牠們死後,發霉繼而腐爛溶解,支離破碎的樣子。魚的夢,是成年後的作者,像通過漏斗那樣收縮、延長,極力使自己縮小起來的過程。最後一次撫摸那滑膩的表皮,對一切從不活著的魚物群體,哀悼、懺悔與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