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by 鄧小樺 | 2021-11-22

看攝影師真人真事改編的《淺田家!》,鄧小樺入場前已猜到是溫情向小品,但原來比想像更精緻。「以攝影回應現實」的方式往往指放棄藝術取向,進入新聞寫實取向;電影卻超越了這個層次,由「家」切入,以溫情和殘酷反覆展現了「家」的意義。 (閱讀更多)

【查映嵐專欄:火宅之人】味蕾的訴求

專欄 | by 查映嵐 | 2021-11-17

人在異國,在一個連唐人街都沒有的城市生活,儘管當地的奶茶和鴛鴦都不太合口味,但也只能將就,查映嵐形容,在想家的時候就將這點甜味當成故鄉的味道。味蕾渴想某些味道卻求而不得,多少令人有點憂鬱。 (閱讀更多)

【何福仁專欄:時宜篇】以樹洞為家——石濤的故事

專欄 | by 何福仁 | 2021-11-01

何福仁早前接受電台節目「開卷樂」訪問,談到《愛在瘟疫時》裡〈樹洞〉一詩,奈何時間匆促,只能說個大概,透過這期專欄,何福仁由此引申,分享該詩的創作緣由,以及自己對石濤這麼一幅畫,所引發的種種感受與聯想。 (閱讀更多)

【鄧小樺專欄:閃爍其辭】苦難世界連線

專欄 | by 鄧小樺 | 2021-10-27

2014年雨傘爆發之前,鄧小樺受邀去了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國際作家工作坊(IWP)三個月。六年過去,世界變了樣子,一次zoom朗誦會兼聚舊,鄧小樺重遇阿富汗作家Mujib Mehrdad,眉目隱帶嬌嬈的躁動男生已有種乍經大劫後的疲憊與柔和。緬甸的作家San Mon Aung已為人父的發福樣,但眼神的銳利和堅定亦跟當年判若兩人。又HEA、又無組織、經常各自表述而善忘的IWP群體裡,竟也折射了這許多時代的命運。 (閱讀更多)

【查映嵐專欄:火宅之人】白手成家

專欄 | by 查映嵐 | 2021-10-18

移居加開學,讓查映嵐手忙腳亂,猶幸總是碰上善心的人,得到許多幫助。作為讀三毛長大的一代,每次讀到她和荷西如何將一座沒水沒煤氣的水泥空殻幻化成一個「家」,總覺憧憬。只是,白手成家,目前還是個微渺的想望。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教育侏羅紀】白鴿

教育侏羅紀 | by 王思皓 | 2025-10-28

Heathcliff

散文 | by 俞宙 | 2025-10-24

七日失戀療程

小說 | by 水 | 2025-10-24

《風林火山》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23

東亞文藝之沈痾:超越人性的遲疑

其他 | by 盤柳儂 | 2025-10-22

《眾生相》:見眾生

影評 | by 亞C | 2025-10-21

詩三首:〈回家〉、〈生老病死〉、〈太平〉

詩歌 | by 徐竟勛, 王培智, 寧霧  | 2025-10-17

《浮間舟渡》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17

消失的文學腦

散文 | by 無鋒 | 2025-10-16

九龍塘之夜

散文 | by 小煬 |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