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雨傘爆發之前,鄧小樺受邀去了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國際作家工作坊(IWP)三個月。六年過去,世界變了樣子,一次zoom朗誦會兼聚舊,鄧小樺重遇阿富汗作家Mujib Mehrdad,眉目隱帶嬌嬈的躁動男生已有種乍經大劫後的疲憊與柔和。緬甸的作家San Mon Aung已為人父的發福樣,但眼神的銳利和堅定亦跟當年判若兩人。又HEA、又無組織、經常各自表述而善忘的IWP群體裡,竟也折射了這許多時代的命運。 (閱讀更多)
移居加開學,讓查映嵐手忙腳亂,猶幸總是碰上善心的人,得到許多幫助。作為讀三毛長大的一代,每次讀到她和荷西如何將一座沒水沒煤氣的水泥空殻幻化成一個「家」,總覺憧憬。只是,白手成家,目前還是個微渺的想望。 (閱讀更多)
每間gym都有怪人,但在深夜時份的廿四gym,怪人似乎寧舍多。佬編分享他夜晚不願睡,一路做gym,一路望著男男女女、來來去去、離離合合、散散聚聚,在深宵廿四gym見過的怪人,或許這裡就是容許怪人做自己的喘息空間。 (閱讀更多)
孔子是厭女、仇女,以至是今人所謂「仇女主義者」(misogynist)?《論語》裡有一句:「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但何福仁認為無需為尊者諱,也勿對孔子之說大驚小怪,內文自有解說。 (閱讀更多)
香港蛋撻分為酥皮和牛油皮兩個流派,對於佬編來說,從來都是why not both,除了向讀者推介能將酥皮蛋撻做到啖啖豬油香的餅店外,也提到作為蛋撻始祖的葡撻,澳門傳入演變出來的港式pastry,竟發展出兩種流派,可見香港人對蛋撻的鍾愛。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