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葉靈鳳誕辰120週年、逝世50週年。許迪鏘及張詠梅在《葉靈鳳文存 卷一.霜紅室隨筆之藝海書林(全二冊)》序中,以對談的方式分享在編書過程中如何查證原文及如何選文收入集中。他們更指《藝海書林》加進了不少書封面插圖,讓各位讀者「見書如見人」。 (閱讀更多)
當虔誠的牧師面對愛女因被性侵而自盡,這種算是上帝的何種試煉?重遇當年的罪犯,一切的寬恕又能否侃侃而談?由新銳導演譚善揚(Antonio)編劇,與林善聯合執導,黃秋生、蘇玉華、歐鎮灝、陳書昕及陳紫萱主演的《不赦之罪》,正是如此探問這種寬恕的可能。Antonio與林善在戲中不乏引用《聖經》經文,探討罪、寬恕與救贖的議題,希望觀眾信教與否,再次撫心自問,有甚麼人事藏在心底仍未寬恕,或者不可寬恕。 (閱讀更多)
2022年,一首名為〈趕時間的人〉的詩席捲中國網絡,作者王計兵因此聲名大噪。不過,王計兵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文學作家,而是千萬外賣員中的一員,因而被稱為「外賣詩人」。王計兵的詩歌源自生活,反映了他作為勞動者的真實經歷。送外賣時的點滴故事成為他的創作靈感,創作出如〈趕時間的人〉、〈請原諒〉、〈請叫我王計兵〉、〈高溫〉等六千首詩作。對他而言,文學不是任何賺錢工具,直言:「文學不能只變成金錢的模樣,從前不能,現在不能,將來也不能。文學始終是文學本身,我相信它的光輝,也願意被它引領。」 (閱讀更多)
香港這座城市在空間與家的議題上充滿矛盾與衝突。方太初以此為靈感,在香港逸東酒店舉辦《臨時居所:永恆或不永恆的家》展覽,聚焦於1950年代至2000年代香港文學中關於臨時居所的書寫,探討木屋區、安置區、難民營、過渡房屋及劏房等不同類型臨時居所中的家與空間關係,反思在這座充滿悖論的城市裡,棲居、遷居與過路如何構成從「香港居」到「居香港」的過程。若觀眾出席25號的講座,更即可獲贈不設發售的《臨時居所:永恆或不永恆的家》一書。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