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陶帶隊!#神秘之夜 所看見的未來 「大災難」前的東京靈異慾旅團

專訪 | by  nico tang | 2025-05-22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的《我所看見的未來》,「預言」了2025年7月5日會發生「大災難」。在網絡的穿鑿附會下,令到人們的明恐懼不斷被放大,甚至已經嚴重影響到日本的旅遊業;傳聞日本首相更早早取消外訪,待在國內準備救災工作,結果連已年屆七十的作者都要出來解話,呼籲大家不要過分慌張。而正職編劇,副業神秘學者的紀陶,自然別有一番見解,加上出於個人對日本的熱愛,他更決定親自帶隊前往東京,通過葛飾北齋、小泉八雲、寺山修司這三位大師的作品,建構出一場充滿靈異慾風景的文藝旅程。紀陶笑言:「如果預言成真,我相信一定不只日本出事,而是台灣、菲律賓,甚至香港,整片太平洋地殻都可能會有嚴重影響,那麼你認為在這個區域裡頭,哪個地方的防災意識最高?防震措施最多?哈哈。」


以神秘學角度解讀預言


關於《我所看見的未來》,紀陶與梁錦祥月前雖已在網台節目《神秘之夜》裡講過,但礙於最精彩的部分只能在PATREON上收看,大家未必都知道,所以藉著這次訪問本尊,便可作少量劇透,既是望梅止渴,也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之後都能跟我一樣,成為《神秘之夜》這個高質節目的FANS。


先來一點科普:1999年初版的《我所看見的未來》,內容都是龍樹諒所曾發過的「預知夢」故事。這本早已絕版多年的漫畫單本,突然爆紅的原因,是「三一一福島事故」後,有人發現漫畫的封面上畫有一張小標籤,上面竟寫著「大災難是在2011年3月」。雖然書內有提到地震有提到海嘯,但其實並沒有說是跟「三一一」有關,不過已夠大家嘖嘖稱奇。「事實上,出版社在2021年推出《我所看見的未來》完全版,龍樹小姐在書內亦用文字解釋到,當時提及的地震和海嘯,並不是指『三一一』,而是指可能會發生於2025年7月5日上午,比『三一一』規範更大的災難。」


有多大呢?書內有此形容:「2025年7月發生大災難,日本和菲律賓之間的海上發生了巨大爆炸,引發大海嘯,地面隆起突出來一塊新的大陸,把台灣、菲律賓、香港都連起來。」紀陶說,如果真的發生,那肯定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比起日本他更加擔心的,其實是香港和台灣。「但我們研究過預言學的知道,我們閱讀時,不只是要看它哪裡成真哪裡成假,因為成真成假只是一個CASE一個事件,例如諾查丹瑪斯在《諸世紀》裡說過『1999年7月恐佈大王從天而降』,我們都知道這件事並沒有如字面般發生,但卻不能說這句話的『含義』並沒有發生。因為所有預言都有其文體,即是作者用了某種方式,建築起某種結構,而內裡總包含了某些數字,有實詞也有虛詞,就像我們中國的《推背圖》也一樣,所有的這些東西,全部都是INFORMATION,所以它一定不會如此直白就是字面的意思,而是有很多解讀層面,真正的MESSAGE往往是刻意被隱藏起來的。」聽起來,預言學,或許也可以是算語言學,甚至是文學的其中一種。


「至於龍樹小姐的預知夢,雖然我覺得她不只是造夢,還有用了一點類似遙視的方法,但她並沒有很專注說東京啊,為什麼現在人人只害怕東京呢?她說的是歐亞大陸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大型碰撞。台灣和菲律賓首當其衝,香港也會受到牽連,美國那邊亦會有影響。但如果你能理解預言的運作,你便能把恐懼化作身在任何地方都要小心點的擔心,不再是一味憂慮。而我便決定用行動來解決恐懼,直接去帶隊去一趟東京。」


靈異慾已升級了怎可再跌落寂寥


的確有點反高潮的意味,但紀陶帶隊遊東京,聽落又十分吸引。這個旅團由一期旅研主辦,主打名人主題旅遊團,之前便搞過由MC仁帶隊的不丹覺性之旅,由黃志淙帶隊的東京坂本龍一之行。主題相比主流,是絕對冷門到無人有,但對於好此口味之人,卻是久旱逢甘露,從主題到領隊都是絕對的事絕對的人。這次同是東京,換上紀陶策劃,便變成了玄味十足的靈異慾鑑賞團。「哎喲,日本實在有太多故事了。尤其是東京。東京!」做動畫出身,後轉做電影編劇,同時又是香港飛碟學會創會成員、《神秘之夜》主持之一,東京這個魑魅魍魎慾望橫流的大都市,對於紀陶來說又怎會不是一個光怪陸離,到處都始料不及的靈感來源地。但沒想到這次旅程的構想與編排,竟是與他36年前在東京撞鬼經歷有關?


「那是1989年10月,我和徐克一起出席當年的東京電影節。我們被安排住在NHK電視台製作部附近的一所酒店裡,導演是評審,房間在頂層,而我的房間則在12樓,內裡三邊都有窗,其中一邊正好對住赤坂山丘,風景也很不錯。但當我轉身打開另一邊的窗一看,才發現外面竟是一個墳場,墳場上還掛滿了一支支豎了起來的竹子。當時我還知道是什麼來的,也就沒想太多。我和導演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很多時回到房間便倒頭大睡;但到了第七晚,我一躺下便感到異常,身體彷彿被床吸噬著,動不了,心臟更像是被人用刀刺那般痛,這時眼睛迷糊間竟見到,床邊站著一個好似武士打扮的人影。當時我還未懂得驚,只覺得很煩燥,同時心裡開始默數1234567⋯⋯幸好,最後都能清醒過來。後來,問了一位日本朋友,就是自己一個跑來香港搞電影玩音樂的羽仁未央,方得知那個墳場原來是個刀塚,而然後我才晃然大悟,啊!原來我是撞鬼了!」(整個故事還有很多細節和後續發展,詳情可按此連結收聽足本內容)


說不完的東京文化魅惑故事


紀陶一直難忘這次被他形容為「實體」的撞鬼體驗,時至今天當他需要策劃行程,立即就想起那些靈異畫面。所以立即就有了第一個主題:寺山修司,「他的電影裡,有很多鏡頭都足及到靈異,而且影響深遠,好似是《午夜凶鈴》裡貞子會爬出來的那段錄影片段,裡面的演員,包括飾演貞子的伊野尾理枝,其實全都是天井棧敷的人。」電影之後,紀陶便想到文學。要說日本最靈異的文學作品,首推《怪談》。「知不知道,小泉八雲去日本前,曾先到過中國?其實他對中國的文間傳說更感興趣,可惜他英國人的身份始終沒能被當時清末的知識份子所接納;自覺無從入手後,便只好到日本去。到了日本後他才發現這裡更為奇特,不只社會普遍對於所謂的妖怪文化頗為正視,而且有很多東西都與歐洲有關聯,包括日語本身也跟猶太語有關,彷彿這裡就是所有西方文化東傳的終點站。所以他最後便決定留下來做研究,難怪後來魯迅、聞一多他們會感到如此可惜與氣憤。」


繼續往後推敲,很快便輪到另一位大師出現,那便是葛飾北齋。「因為北齋由古至今,不論時月,在東京都會有很多展覽正在舉辦中。當然,如果能再加上月岡芳年就太好了。北齋早已是國際知名的浮世繪大師,但月岡芳年則是最後一位,而且後來還畫到痴了線。不過他痴線後畫的畫,反而成為了他的代表作,就是那些《無慘繪》。《鬼滅之刃》裡的風格,其實很多都是取材自月岡芳年的作品。而且,北齋也好,芳年也好,他們用的顏色,跟西藏唐卡用的,一對比起來,便知道原來都是同一樣的色系,不同的是浮世繪用的是色譜,唐卡用的則是光譜,所以兩者出來的效果,真是這麼近那麼遠。嘩,單是講顏色都真係有排講呀。」


對呀,我想世上除了梁錦祥,應該沒人可以打斷紀陶講故事(笑)。真的不明白這位大哥的腦子裡為何可以裝載如此多內容,而且可以有組織有系統地把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同的故事一直串連下去,愈挖愈深愈聽愈有趣味。如果你喜歡聽紀陶講故事,喜歡奇幻,喜歡神祕學,那麼這個6月27日出發,7月2日「大災難」發生前便會歸來,由他帶隊的「東京都市靈異慾魅惑之旅:怪談小泉八雲、北齋浮世繪、前衛異色寺山修司」,你一定不能錯過。因為一旦預言成真,咁就係最後一次了。(旅團詳情可到一期旅研IG:extravelism 查看。)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nico tang

2004年畢業於嶺南大學中文系,副修文化研究。2005年入職《號外》,2013年在香港三聯書店支持下,創辦《what.生活文化誌》,2015年回歸《號外》出任主編至今。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教育侏羅紀】蟻群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5-20

陰天 或有雨

小說 | by 楊在 | 2025-05-16

《行走的姿態》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16

奶奶的梔子花

小說 | by 陳巧蓉 | 2025-05-14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