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這座城市在空間與家的議題上充滿矛盾與衝突。方太初以此為靈感,在香港逸東酒店舉辦《臨時居所:永恆或不永恆的家》展覽,聚焦於1950年代至2000年代香港文學中關於臨時居所的書寫,探討木屋區、安置區、難民營、過渡房屋及劏房等不同類型臨時居所中的家與空間關係,反思在這座充滿悖論的城市裡,棲居、遷居與過路如何構成從「香港居」到「居香港」的過程。若觀眾出席25號的講座,更即可獲贈不設發售的《臨時居所:永恆或不永恆的家》一書。 (閱讀更多)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的《我所看見的未來》,「預言」了2025年7月5日會發生「大災難」。在網絡的穿鑿附會下,令到人們的無明恐懼不斷被放大,甚至已經嚴重影響到日本的旅遊業。而正職編劇,副業神秘學者的紀陶,自然別有一番見解,加上出於個人對日本的熱愛,他更決定親自帶隊前往東京,通過葛飾北齋、小泉八雲、寺山修司這三位大師的作品,建構出一場充滿靈異慾風景的文藝旅程。 (閱讀更多)
非牟利基督教青年機構「突破」從 2009 年開始出版《Breakazine 突破書誌》,至今已走過16個年頭,曾任十年Breakazine 前總編輯李玉霞(山地)更稱之為「全港最長壽的zine」。早於去年7月11日,編輯團隊在社交平台已宣布Breakazine決定於今年4月後停止出版。近日,編輯團隊在社交媒體宣布最後一期的《Breakazine》已正式出版,及後亦公布了Breakazine將於五月至七月期間,舉行三場分享會及一場工作坊,與讀者一同迎來告別禮。 (閱讀更多)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宣布,將著名的越戰照片《燒夷彈女孩》暫停作者署名。照片原歸屬於美聯社攝影師黃公崴(Nick Út),記錄1972年南越女孩金福逃離燒夷彈襲擊的場景。然而,2025年紀錄片《特約記者》片中提出,自由攝影師阮清藝(Nguyen Thanh Nghe)可能才是真正的攝影師,繼而惹來各界熱議。經由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調查後,認為未有明確證據顯示原作者屬誰,因此決定暫停作者署名,直至有進一步的證據。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