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義無反顧地追逐理想,置身旁喧囂於不顧,我們究竟該讚歎其堅毅不拔,抑或斥其為偏執之狂?導演甄詠蓓指出將1934年西班牙劇作家洛爾迦的經典舞台劇《Yerma》改編成《妻迷》,在於原著中所描繪的女性慾望、與命運的抗爭,以及社會對傳統女性的桎梏與期盼,仍如幽魂般徘徊於現代,歷久彌新。劇作找來「視后」唐詩詠擔任主演,亦是他首次出演舞台劇。她坦言難免有不適應的情況發生,亦表示劇中妻子的堅持更堅定了她自己的信念,「當你足解了解自己,清楚自己想要甚麼時,便能堅持下去⋯⋯衷心相信自己的選擇,便能無所不能,做到任何事情。」 (閱讀更多)
乘坐山頂纜車時,四周郁郁蔥蔥的植物令人心曠神怡,引人思索其來源、歷史及對香港文化的意義。香港兒童音樂劇團周年演出《小高的遊樂場》,改編自本地藝術家林建才的原創繪本,由導演陳港虹、編劇翁善瑩、林建才及劇團總監呂妙敏合力改編成約80分鐘的音樂劇。《小》總共有116位介乎4至15歲的小演員出演,講述主角小高與同學在太平山頂考察途中意外迷路的冒險故事。導演虹仔保留了纜車和自然探索的核心意象,並融入疫情對孩子生活的影響,深入挖掘角色的性格與成長;舞蹈指導Alice設計的舞蹈動作補充故事的層次,巧妙地在抽象與具象間遊走,讓小朋友在劇中探索自我的同時,又與觀眾更為認識香港的自然與歷史,思索自身與這片土地的聯繫。 (閱讀更多)
由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文學推廣平台主辦的第五屆「孔梁巧玲文學新進獎」適逢今屆為十周年,大會特以舉辦「我們所看見的未來」賽前紀念座談會,邀請歷屆得獎者,包括李昭駿、王証恒、王碧蔚、黃言丹,以及三位特邀嘉賓麥樹堅、李日康博士以及郭詩詠博士。會上得獎者大談寫作歷程展開,探索新時代下個人風格的追尋、環境變遷對創作的影響,以及文學的意義。作家分享了語言與空間的交互作用,如王碧蔚在日本尋找漢語鄉愁、王証恒在蘇格蘭書寫異鄉經驗。座談會亦觸及AI時代寫作的未來,與會者認為文學的核心在於人類的情感與生命痕跡,難以被科技取代。 (閱讀更多)
香港動畫電影《世外》入圍有「動畫界奧斯卡」之稱的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2025「午夜特別場」,並於6月11日完成世界首映一連三日共三場放映全場爆滿,現場反映熱烈,放映後掌聲與歡呼聲不斷。《世外》是繼2003《麥兜故事》後,相隔22年再次有港產動畫登上安錫舞台。擁有宮崎駿電影《蒼鷺與少年》發行權的美國發行商GKIDS於6月宣布購入《世外》的北美發行權,成為首部獲得此待遇的香港動畫,將作品推向全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