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詩人王兆基近期出版詩集《阿修羅時間》,全書共分「身土不」、「液菩薩」、「喪家犬」、「火石報告」、「世音電光」五輯,速寫香港城市與離島即景,寫土地與族群,寫世代的生命困境,寫慾望的流動與生滅。香港詩人鍾國強為其撰寫推薦序,認為王兆基的詩作正在於「未熟」好處,其拒絕油滑的「圓熟」,充滿各種未被定型的探索。鍾國強力讚〈井——我們〉及〈井——他們體内有旱災〉借井象徵父子衝突、歷史乾旱與文化傳承的枯竭;詩集在語言、形式上的大膽嘗試,有詰屈不馴的風格。 (閱讀更多)
曾獲7次香港舞台劇最佳劇本獎、2010年獲藝發局頒發年度最佳藝術家獎、香港著名劇作家莊梅岩於今早(1日)透過社交平台發表公開信,表示自己去年接受香港演藝學院40週年校慶的舊生訪問,惟至今訪問影片仍未見上載。她在追問後獲悉,校方稱因無法上載至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遂將其影片從系列中剔除,並未主動通知她,令人質疑校方是否自設紅線及其限界在哪。莊梅岩在信中表明對此處理感到失望與痛心,並要求校方在三個工作天內以書面回應四項疑問,同時將此事公開以示澄清與抗議。在公開信的結尾坦言,此舉可能令她的名字變得更敏感,未來租用母校場地或作品上演將會更困難,但她依然選擇發聲,旨在「奉勸各位,適可而止,別做得過份了」。她感慨道,若此信無法引起反思,「就讓這封信成為我在香港演藝生涯的墓誌銘,我亦無憾。」 (閱讀更多)
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電總局)於8月18日發布《進一步豐富電視大屏內容 促進廣電視聽內容供給的若干舉措》(簡稱21條),涵蓋21項措施,旨在提升電視內容供給並扶持長劇發展。與此同時,一份據稱出自廣電總局電視劇司18日會議紀要於中國網絡上廣泛流傳,其中針對BL劇提出兩大禁令。若然會議紀要屬實的話,將進一步打擊中國BL劇。 (閱讀更多)
在香港店舖結業潮下,「字字研究所」主理人呂嘉俊卻視租約期滿為「中場休息」,態度坦然。他從傳媒人轉身創辦出版社兼書店,在後疫情時代透過實體活動凝聚社群,填補飲食文化敘事的空缺。嘉俊秉持「不扮高深,只求傳真」的信念,希望讓讀者得悉食物的正確食法與歷史脈絡,抗衡網絡的淺薄資訊。這次休整讓他得以展望未來,計劃朝向兼具文學性與通俗的飲食文學創作。縱然出版業今非昔比,他仍樂觀地慶幸能堅守求真初心,盼以文字溫飽人心。 (閱讀更多)
香港劇場工作者林倩嬌與演員徐嘉蒓繼2023年後,新作《AH-MA》再度於愛丁堡藝穗節創下佳績。截至英國時間8月23日,《AH-MA》已獲得16份劇評,累積共60顆星的評價,其中包括六份五星滿分讚譽,成為其演出場地The SpaceUK四百多個節目中評價最高的作品之一,更入圍 Brighton Fringe「卓越演出獎」,儘管《AH-MA》並未暫獲獎項,但已是香港劇作首次入圍該獎項。同時,《AH-MA》榮獲2025 Fringe Theatre Award,與同一平台Asia Base的另一香港作品《DOTS》一同獲獎,均為香港團隊首次獲此榮譽。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