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8-06

疫情讓大眾變得疏離,閱讀是療癒身心的方法之一。讀書以外,跟隨有聲書平台「書聲」的步伐,以聲音感受文字,進入作家的文學世界之餘,不忘繼續好好生活下去。 (閱讀更多)

【無形・偷】寫作即僭越,渡過他者的海洋——專訪李智良《渡日若渡海》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20-08-05

一晃眼,是十二年。李智良終於要出版他稱之為「第 2.5 本書」的《渡日若渡海》。《渡日若渡海》裡,敘事者像散步一樣走過城市的每天,每個片段積疊成遭遇他人的短促經驗;李智良試著問這樣一個問題:關於那些沉默的他者,該如何寫? (閱讀更多)

【無形・偷】前置詞:這時候,讓我們鑿壁偷光

無秩序編輯室 | by 鄧小樺 | 2020-08-01

在絕壁般的現實前,文學就是我們的鑿壁偷光,心領神會。 (閱讀更多)

無咗書展,讀得更多——2020年夏季無秩序編輯室推薦書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7-24

疫情高峰,今年書展果然搞唔成,出版社的網絡書展卻仍搞得熱烈,證實人們不須書展才讀書。在看不到疫情何時會終結的當下,《虛詞》編輯部特意挑選十三本好書,與讀者共同以書抗逆,療癒身心。 (閱讀更多)

輕鐵如夢,屯門浪漫 專訪《幻愛》導演周冠威

專訪 | by 陳子雲 | 2020-07-15

車門或車身玻璃所分隔開的空間,猶如一個人看不清愛欲的全相,正好與劇情相呼應。 (閱讀更多)

【新書】《文學單身動物園》編者序

書序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4-26

我們感覺到單身在今時今日愈來愈普遍;在日本甚至發展出「超單身社會」的文化,一人燒肉、一人卡拉OK等等不一而足。「單身動物園」的名字甚至來自年前的一齣電影《Lobster》的香港譯名。回到五四以至幾百年前,「單身」可能是為人所詬病或側目的「罪過」;而隨時間過去,「單身」所遭受的外在壓力是否有減少?有沒有更能逃脫他人的目光?「單身動物園」的文章有時不避偏鋒,語帶偏激,因為我們覺得,獨身與否,似乎仍是一個會攪拌起情緒的問題。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Yet are we tomorrow’s men

散文 | by 孔銘隆 | 2025-10-29

【教育侏羅紀】白鴿

教育侏羅紀 | by 王思皓 | 2025-10-28

Heathcliff

散文 | by 俞宙 | 2025-10-24

七日失戀療程

小說 | by 水 | 2025-10-24

《風林火山》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23

東亞文藝之沈痾:超越人性的遲疑

其他 | by 盤柳儂 | 2025-10-22

《眾生相》:見眾生

影評 | by 亞C | 2025-10-21

詩三首:〈回家〉、〈生老病死〉、〈太平〉

詩歌 | by 徐竟勛, 王培智, 寧霧  | 2025-10-17

《浮間舟渡》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17

消失的文學腦

散文 | by 無鋒 | 2025-10-16

九龍塘之夜

散文 | by 小煬 |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