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黃潤宇 | 2019-09-05

資源人力稿件空間四面楚歌、漏夜開會埋馬不停蹄……版在紙本蕭條的年代,要創建一本全新的實體雜誌,聽起來是「膽大妄為」。何況今年六月飄搖動蕩,《方圓》書誌立足於香港而創刊,可謂逆勢而行。更可貴的是,這本書誌有一特點——專門收錄四千至二萬字的長篇創作、評論,還在論文部分設下匿名評審機制,力圖填補民間與學院的間隙、達成真正的自由書寫,要達成以上種種,著實不易。 (閱讀更多)

就算世界標籤你是曱甴——專訪阮民安

專訪 | by 紅眼 | 2021-10-05

像阮民安(Tommy)這樣出色的男人,無論在任何地方,都好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鮮明、出眾。當然,是說他的髮型。網民戲稱,Tommy的招牌MK髮型,十幾年來深入民心,就算戴口罩出街,都可以一眼被認到,「灰都不用篤」。認不出他,不要說自己是香港人。 (閱讀更多)

【無形・Be Water My Friend】前置詞:文人Be Water

無秩序編輯室 | by 鄧小樺 | 2021-09-27

「Be water, my friend」,其實不像是口號或標語,它往往更像是一個眼色,甚至連微笑都不到,只是嘴角輕輕的牽動,身體與身體之間在陌生和親密緊急轉換錯位的一下,跑吧,手足,齊上齊落,雖然,我們還不知道彼此的名字和樣子。 (閱讀更多)

Burn like a sugar woman! 《夾軟糖》女人節藝術展覽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19-08-28

今年香港女人節(Women’s Festival HK)再次舉辦一系列由女性出發的活動與節目,《夾軟糖》藝術展覽就是其中之一。問到軟糖與女性之間的關係,策展人黃嘉瀛說:「大家都認為軟糖是沒有殺傷力的小食,當血糖低的時候,糖果卻可以救人。」「歷史對於女性的書寫都是陰柔和弱勢的。表面『軟』,底層卻蘊藏力量,其實是一種充權。」她認為,雖然「夾軟糖」不是一個常見的性別比喻,然而在人們對性別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空間。 (閱讀更多)

專訪智海:關於那個一間房一張檯就能做的夢

專訪 | by 忤尚 | 2019-08-27

看智海的漫畫,像看一面藍鯨在太平洋中心掠過。因為在他的書裡,鯨魚大概是一面面的,而大海不會爭論。 (閱讀更多)

言叔夏X鄧小樺:「孤獨 —— 空間/性格」講座紀錄

報導 | by 李顥謙 | 2019-08-26

香港文學館舉辦的「孤獨 —— 空間/性格」文學季講座,成功邀得言叔夏來港,與作家鄧小樺討論孤獨,並在詩人池荒懸的主持下,嘗試在這個風雨飄搖,獨處與思考都愈形艱難的城市,重新去認識空間與自我、生命、社會與寫作的微妙關係。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

科幻小說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6-20

回憶的內在意識

散文 | by 黎喜 |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