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香港的科幻小說名家,倪匡到底是怎樣憑著超凡的想像力,寫出一部部以虛喻實,跨越年代限制,膾灸人口的作品?月前在書展舉辦的「無限時空中追尋無限未來──倪匡與衛斯理的科幻世界」講座,就請得倪匡本人現身,談笑風生,讓他幽默而睿智地,表達對創作、科幻小說、社會甚至人生的看法。 (閱讀更多)
在困境中如何活著是人類永久的課題。在這個夏天,香港人就像西西弗斯般,在困境中不斷掙扎。而在香港貿發局主辦第三十屆書展中,正好以「在無盡的困境中活著與寫作」為題,邀請到閻連科及蔣方舟,大談「困境」、「活著」和「寫作」。 (閱讀更多)
這個電話亭名為「聲音連儂牆」。相比在memo紙上寫字的連儂牆,「聲音連儂牆」承載的是留言信箱的聲線和情感,拿起聽筒,真的好像跟另一個人聊天。設計電話亭的臉書專頁「電Guide」的一位成員說,希望透過留言讓大家表達情緒,也讓別人聽見,藉此促成溝通。 (閱讀更多)
由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辦的「在地因緣香港文學及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場的主講議程「香港・文革・冷戰」,請得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樊善標作主持,並由幾位來自港台的學者:王梅香、徐啟軒、黃淑嫻、梁淑雯(依發言次序排列),就戰後的文化冷戰課題,分享研究成果。從張愛玲的日譯源由、五十年代左翼政治、六六與六七的文學作品談到青年雜誌的「文革」話語,冷戰與文革時期的香港文化狀態,可以帶給當下的我們甚麼啟示? (閱讀更多)
今年書展推出的《我的生活好膠》,是黎特的第四本書。黎特的漫畫大部分以搞笑為主,畫搞笑漫畫,也是想逗人笑,希望幽默的力量可以幫助人面對荒謬的事,但今時今日原來要笑也不容易。「睇《銀魂》、《我的英雄學院》都有講,愈艱難的時候愈應該笑。面對這種壓逼、愈來愈差的環境,更加應該笑住面對……這是我直至昨天為止的想法。」他說:「但經過昨晚的事,真的笑不出也很正常。我都笑唔出。」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