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之後,《月亮》(La luna,1979)的兩幕影像仍在我腦內揮之不去。第一幕:母親日間在陽台跟剛開始走路的兒子玩耍,父親拿著捕獲的魚回來,母親注意力轉到他身上,開啟留聲機,扭動身子與之起舞;失去了母親的兒子看在眼裡,哭喪著臉,晃著纏繞毛線的赤軀投向外祖母;下一個鏡頭已是晚上,母親推著嬰兒車在山路上獨行,抬頭望天,一輪明月高懸。 (閱讀更多)
「勁揪」,廣東話俗語,原指某人功夫了得、能打會踢,引伸為「厲害」;以一套字體來比喻一個社會、一個群體,「勁揪體」除了體現設計師獨特的美學觀,還隱藏著支持、使用這套字體的群體,對理想社會的投射。 (閱讀更多)
由「虛詞.無形」舉辦、名為「愛情中的孤獨因子」分享會就在11月11日,銅鑼灣駱克道了了舉行,電影導演麥曦茵及詩人劉芷韻擔任嘉賓,及著名文化評論人鄧小樺擔任主持人。三人均在情場打滾多年,愛情亦經常是創作的靈感來源,單是分享自身經歷和感受,已讓人產生無數想像及思考。 (閱讀更多)
黃裕邦是近年曝光率很高的香港詩人。有留意他社交媒體的話你可能會發現,他的寵物小狗Bradley曝光率也很高。簡介裡他使用的是「Poet with Pets」,至於2014年至今沒有換過的頭像,是他與Bradley的合照。黃裕邦身上有某些標籤,標籤之下,與寵物的羁絆似乎顯得太過輕鬆平常,看似與詩無關,或許不值一提。小狗今年14歲——應該算是「老狗」了,快接近40歲的黃裕邦說:「一直想帶他去領獎。」 (閱讀更多)
幾十年來,世界各地有不少肯定西西價值的文學評論者;而何福仁、甘玉貞、樊善標、陳燕遐、王家琪和趙曉彤這六位編者,亦不計付出收獲,編修出這部《西西研究資料》(下稱《研究資料》)。月前,幾位編者就一同出席在尖沙咀商務圖書中心舉行的座談會,分享研究資料的編輯緣起、過程與體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