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聲韻詩刊》主辦的詩歌活動「詩風電浪」播映會,靈感源自於《聲韻詩刊》旗下的《讀音》。《讀音》於2019年開始,邀請不同詩人到錄音室朗讀他們自選的詩作。池荒懸同時是《讀音》的策劃人,他有感香港經歷過一段寫詩的「黃金時代」,「因為我們不必為誰服務,也不必怕寫了不該寫的東西」,而且,池荒懸指出詩歌不純粹是文字符號的組合,他也愛玩電音,於是生出結合詩和電音的念頭。「詩風電浪」的7首MV中,不少音樂人把詩人親自讀詩的聲軌加入電音。 (閱讀更多)
要認真梳理黃霑,其實並不容易。吳俊雄主理的黃霑書房,過去十多年來卻將黃霑的物品,當作歷史文物好好收集、儲存、整理和修復,用黃霑留下的材料,探究黃霑行過的路。一套五冊的《保育黃霑》,講流行不忘歷史,為香港這本難讀的故事書,加添一丁點厚度。 (閱讀更多)
不加鎖舞踊館十年前降生於新蒲崗工廠區,幸得業主信誓,舞團不遷於時。一群風韻各異、名字極具武俠感的創作者,今年在各演出場地上下煉成一劍「#非關舞蹈祭」,五位無拘無束的年輕舞者放浪形骸之外,編成《相對現場》,實行以形體顛覆看官對舞蹈、現場、身體、性別的固有想像。 (閱讀更多)
作為「黃霑書房」的主理人,吳俊雄博士花上十六年時間,將霑叔過千萬的文字,提煉成一書五冊的《保育黃霑》,這份做到極致的認真,亦有如霑叔生前展現的「匠人」精神,對每件事情也精益求精。面對世界一切,結果如何,吳俊雄說,「至少曾經盡力過」。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