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李顥謙 | 2025-07-29

孔銘隆是寫而優則教的九十後詩人,他另外還有兩個不為人知的嗜好——跑步,以及跑山。看著他最近頻繁在群組招友操練,又常貼出每次練習的成績,一副準備好迎接來年渣馬的強壯體格,我突然之間覺得,他進一步將自己詩作流露的特質,移貼在自己身上,與之相關的關鍵詞,包括:堅毅、紮實、穩定、嚴謹,追求秩序及典範。 (閱讀更多)

【新書】《電玩即政治:駕馭改變世界的電玩之力》推薦序——〈如果生命是一場不能重來的大型生存遊戲〉

書序 | by 許佳琦 | 2025-07-28

立陶宛電玩工作者瑪麗亞姆・迪特推出《電玩即政治》繁中版,許佳琦為其撰寫推薦序。在序中,許佳琦憶述自己從偷玩《模擬市民》的童年時光,至疫情期間遊玩《動物森友會》的「暖心遊戲」,到沉迷反烏托邦作品《這是我的戰爭》與《極樂迪斯可》等,認為電玩遊戲既向玩家提供逃避現實與重造現實空間的同時,亦與現實進行緊密對話。 (閱讀更多)

【新書】潘國靈《時間跨不過洞兒》自序——〈詩告白〉

書序 | by 潘國靈 | 2025-07-29

香港作家潘國靈睽違12年後,出版了第二本詩集《時間跨不過洞兒》。在序中,潘國靈視詩為生命之流的自然漩渦,而非刻意構思之作。《時》收錄了2013至2025年間創作的詩作,涵蓋情感傷逝、城市、軼事與身體疾病等主題,多源於他剎那的靈感與歲月沉澱。詩集中收錄了一首散文詩〈身體成了寫作的終極場域〉,其原為長篇小說《寫托邦與消失咒》的片段。潘國靈自言:「詩於我不僅在於詩作,也散落在小說、散文中,甚至它不是一種文類,它在骨子裡。」 (閱讀更多)

【新書】余震宇《白布香江——那些父祖輩的故事》陳浩基推薦序、後記

書序 | by 余震宇, 陳浩基 | 2025-07-24

「香港舊照片」版主余震宇首次推出小說《白布香江——那些父祖輩的故事》,以敘事者的爺爺視角和經歷,去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動盪香港。陳浩基在推薦序中認為《白》借平凡小人物的經歷,描繪社會百態,類似《阿甘正傳》般側寫時代變遷,透過小說提醒讀者直面過去的顛沛與篳路藍縷,以史為鑑反思當下。余震宇在後記指出,書中以「白」貫穿全文,既象徵遺物與人物,也是時代的象徵。他表示故事中的爺爺、爸爸,是一條虛構的故事線,並配以多位歷史人物及香港重要時刻,以營造虛實交錯的效果。 (閱讀更多)

《讀者文摘》繁中版宣布停刊 難抵數位洪流 結束60年出版歷程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23

在香港、台灣等地擁有眾多讀者的《讀者文摘》中文版,昨日(22日)突然宣布將於8月停刊。本期6、7月號雙月刊成為最後一期,結束長達60年的出版歷程。《讀者文摘》英文版起源於1922年,由美國創辦人De Witt Wallace創辦,旨在摘錄各類雜誌的精華文章,提供讀者精簡、易讀且富含知識的內容。《讀者文摘》中文版則於1965年3月在香港創刊,由知名翻譯家林語堂的女兒林太乙擔任首位總編輯。初期翻譯英文文章為主,及後逐漸融入本地編譯與特約撰稿,涵蓋知識性與娛樂性議題,當時雜誌被譽為「為讀者打開通往世界的一扇窗」。 (閱讀更多)

攝影就是光線的化石——訪《中平卓馬 森山大道︰日本攝影家的故事》作者黃勤帶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5-07-22

六十年代,森山大道和中平卓馬開始在日本攝影介嶄露頭角,年少氣盛的二人,常常結伴在海邊,一起討論攝影,對著攝影雜誌上的相片不留情面地嘲諷和批評,其後與高梨豐、多木浩二等人創辦了《PROVOKE》雜誌,雖然《PROVOKE》在發行三期後草草作結,但他們的故事並沒有被遺忘。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著名攝影師黃勤帶,首次執筆寫下了《中平卓馬 森山大道︰日本攝影家的故事》一書,以文字把這兩位日本攝影家傳奇故事娓娓道來。他們的故事不只是一段歷史,也是一段關於攝影的叛逆與反抗,對於攝影本質的探索和詰問。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

光之帝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9-26

詩三首:〈念尼泊爾〉、〈失控練習〉 、〈臺北寫真〉

詩歌 | by 王培智, 俊奇, 徐竟勛 | 2025-09-26

靈感獵人

小說 | by 勞國安 | 2025-09-26

計劃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9-23

藍移吧!

小說 | by 黎喜 | 2025-09-19

當代的某些關係

小說 | by 苦橙蒿 | 2025-09-19

智慧腐蛀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