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與香港文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遊於藝──盧瑋鑾教授(小思)小物珍藏展」。此次展覽以小思的個人珍藏為核心,透過她自幼年起便開始收藏的各種物品,讓觀眾得以窺見她涉獵多種興趣、對各式小物件充滿好奇的另一面。又,希望藉此讓觀眾感受與想像物與人的聯繫,回到小思溫暖有情的散文世界,以至於盧瑋鑾教授見微知著,上下求索的態度。 (閱讀更多)
香港作家張婉雯早前出版了《有心人》一書,張婉雯在宣傳新書,並與小說家陳慧對談。陳慧指出,《有心人》書寫極具真實感,能展現小人物的困局,並透過裂縫透出光線。她亦觀察到《有心人》一個特別之處,就在於將人物按在困局中,找不到出口。張婉雯坦言自己找不到出口,不過她亦盡量在作品裡,讓更為殘酷的現實結局延遲到來。張婉雯以張國榮為創作軸線,不僅致敬這位香港黃金時代的偶像,更探索繁華背後被忽略的壓抑與代價。從2013年的〈無需要太多〉到2024年的〈灰飛煙滅〉,她用文字記錄香港十年劇變,展現文學在動盪中的救贖力量。 (閱讀更多)
由名導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史詩鉅作《The Odyssey》(奧德賽)將於2026年7月17日上映,首部預告片於早前《Jurassic World: Rebirth》(侏羅紀世界:重生)首映場前播放。由於Nolan希望觀眾能在大銀幕上欣賞他的預告片,因此預告片暫未在網上發布。然而,有觀眾將預告片拍下並上傳至YouTube、X及TikTok等社交平台,隨即引起大批影迷熱烈討論。 (閱讀更多)
樂評人陳冠亨在近日出版的《1984:流行音樂變酷的一年》一書作序,他指出作者伊恩・韋德在書中追溯了1980年代流行音樂浮誇風潮,從MTV興起到布朗斯基節拍與瑪丹娜平權倡議,也與冷戰、Section 28、愛滋危機背景交織。陳冠亨亦提到隨著合成器的出現,高速電子舞曲開始崛起,雖其被嚴肅樂評人視為膚淺、表面、不入流的舞曲,卻正是這種音樂反映了當時的同志甚至異性戀青年的生活方式,成為慾望與解放的載體,亦在夜店為被壓抑者提供抗爭與療癒。 (閱讀更多)
翁秀梅早前出版《香港字二百年:從世一、大白象至世界文化遺產之路》一書。翁秀梅在後記中提到,香港字於1851年在鴨巴甸街倫敦傳道會印字館鑄製,承載了傳教士台向華人傳播福音的理想,又深刻影響近代中國資訊傳播、政治文化及民生經濟。然而,至20世紀中,「香港字」因市場變遷被淘汰,被當時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印刷部主管形容為「大白象」。翁秀梅提到董啟章的《香港字:遲到一百五十年的情書》曾言「字有靈」,她歷經到訪牛津大學出版社檔案館、在元創方活字館展出其館藏的香港字銅字模,使她不由得相信字有靈!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