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當真」《墨魚遊戲2》爭議整理 從戲仿致敬到疑侵犯版權 何為「二創」與「抄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22

超過61萬訂閱、由游學修、許賢及蘇致豪創辦的YouTube頻道「試當真」在10月16日試推出大型綜藝節目《試玩毛〈墨魚遊戲2〉100人全明星大亂鬥》作為結業鉅製系列,影片播出後旋即成為網絡熱話,但伴隨高人氣而來的,衍生出一場關於有否牽涉侵犯版權的爭議。


《墨魚遊戲2》以兒時遊戲喚起港人童年回憶


「試當真」頻道宣布將於10月26日停止營運前推出告別作《墨魚遊戲2》,其明顯向Netflix全球現象級劇集《魷魚遊戲》的致敬與戲仿。節目規模空前,邀請了近百位橫跨不同界別的參與者,包括FH Prooduction、JFFT、100毛等本地YouTube團隊,亦有錢嘉樂、洪天明、鄧兆尊等資深藝人,以及森美、小儀、少爺占等商台DJ。節目播出首晚即創下驚人收視,首集直播高峰期吸引約13.1萬人同步觀看,24小時內點擊量迅速突破110萬次。


節目播出首晚,《墨魚遊戲2》即獲得極高收視。首集直播高峰期約有13.1萬人同步觀看,不到24小時內點擊量已突破110萬次。節目以其史無前例的規模和陣容博得不少正面評價,網民盛讚是「香港YouTube史上最大型綜藝」,甚至笑言「就執笠仲玩到咁大」顯示對節目的誠意與魄力讚賞。


許多觀眾喜愛節目將香港懷舊元素融入設計的做法。影評人林兆彬在《追新聞》文章中指出,節目透過兒時遊戲「狐狸先生幾多點」、「井字過三關」喚起港人童年回憶。其中鄧兆尊在遊戲中被「槍決」的一幕甚至讓人聯想到他曾在周星馳電影《國產凌凌漆》中的經典畫面,認為這些香港符號既是節目的娛樂賣點,也成為觀眾在網絡上重溫香港記憶的情感錨點。


挪用《魷魚遊戲》經典符號涉侵襲版權?


然而,爭議隨之而來。許多網民批評節目缺乏原創性,直指其使用了《魷魚遊戲》標誌性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圖案,並讓參與者穿上類似的綠色運動服進行淘汰賽。有網民認為,無論改動多少,只要核心概念源自他人作品便屬抄襲,並質疑「試當真」作為新興網絡團隊,是否獲得了過高的「原創寬容度」;若類似節目由傳統媒體推出,恐怕早已被嚴厲聲討。


何為「二創」與「抄襲」?


曾出演《哪一天我們會飛》的演員吳肇軒在Threads上發文,區分「抄襲」與「二次創作」。他指出「抄襲」的本質是欺瞞,創作者會極力「隱藏」原著,讓觀眾誤以為是純原創;相反,「二次創作」則一開始便「希望觀眾知道」致敬對象,並在借用原作設定的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的」核心內容與獨特可觀性。


此外,知名Youtuber「占皮」(Jampi)亦發布影片就事件深入討論。他引述香港知識產權署2022年新修訂的條例,指出「為戲仿、諷刺、營造滑稽及模仿的目的而公平處理某作品,不屬侵犯該作品的任何版權。」雖然法例未對這些詞彙作出明確定義,需交由法官判斷,但這顯示了香港法例對「戲仿、諷刺、營造滑稽及模仿」衍生的作品存在一定保障。


社交媒體專頁「Terry的媒體懶人堂」認為,戲仿與二次創作本質上具爭議性,版權問題取決於版權方是否提告及法庭判決。Netflix對二次創作並非完全放任,但界線僅其內部知曉。「試當真」在節目中未置入廣告,並將參與者服飾拍賣盈餘捐予慈善機構「語橋社資」,使項目呈現非牟利性質,更符合二次創作的非商業原則,降低侵權風險。


林兆彬在《追新聞》的〈論二次創作是否侵權的雙重標準〉一文中,表示在當代流行文化中,二次創作、致敬與抄襲的界線模糊,常取決於流動的道德公審。判斷標準並非客觀,而在於作品是否「好看」、創作者的「原諒值」高低,以及版權方的包容度。他引用日本《咒術迴戰》被指抄襲,而《膽大黨》戲仿X-Japan反獲支持,突顯標準飄忽。香港《試當真》的《墨魚遊戲》因其「原諒值」高而被視為創意,若換作TVB則必被批抄襲。這反映出道德判斷深受創作者的公眾形象與社會地位影響——公眾對「大台」的期望遠高於「挑戰者」,這比創作行為本身或版權方的態度更具決定性。


原作導演歡迎「二創」!


《魷魚遊戲》原作導演黃東赫早於2021年接受外謀《Newsweek》時,被問到當時YouTuber製作他們版本的《魷魚遊戲》有何看法,黃東赫表示十分喜歡,並認為它們是協助推《銷魷魚遊戲》的品牌,所以希望有更多人製作而宣傳品牌。尤此可見黃東赫歡迎《魷魚遊戲》相關的「二創」作品,而非制止這些「二創」或模仿發生。


若回顧「試當真」的影片,從開台影片《寫實的天能》到模仿美劇《The Office》風格的「Channel需要x」系列,團隊一直進行大量「二創」影片,並深受觀眾喜愛。此次《墨魚遊戲2》引發如此巨大的版權爭議,也令人反思是否因頻道「樹大招風」,加上臨近結業而引發了更激烈的情感投射與討論。


《墨魚遊戲2》的版權風波,最終從一場對單一作品的指控,演變為全城參與的、關於香港創作界線的公共大辯論。儘管「二創」常處於灰色地帶,但《墨魚遊戲2》在遊戲玩法和劇情上均注入了大量本地化創作,無疑為觀眾帶來了新的體驗,亦成為近期香港網絡的現象級話題。隨著10月26日頻道正式停止營運的日子臨近,觀眾不妨暫時放下爭議,欣賞即將於10月23日播出的《墨魚遊戲3》。誠如游學修所言:「希望觀眾可以享受《墨魚遊戲2》,並看得開心。」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風林火山》:麥浚龍的世界

影評 | by 王建鏗 | 2025-10-08

編輯推介

東亞文藝之沈痾:超越人性的遲疑

其他 | by 盤柳儂 | 2025-10-22

《眾生相》:見眾生

影評 | by 亞C | 2025-10-21

詩三首:〈回家〉、〈生老病死〉、〈太平〉

詩歌 | by 徐竟勛, 王培智, 寧霧  | 2025-10-17

《浮間舟渡》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17

消失的文學腦

散文 | by 無鋒 | 2025-10-16

九龍塘之夜

散文 | by 小煬 | 2025-10-15

伊卡洛斯

小說 | by 黎喜 | 2025-10-15

地震還未結束

小說 | by 楊焯雋 | 2025-10-10

那年切不成的月餅

散文 | by 陸裕欣 | 2025-10-0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