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代的流行曲,那個時代的黎小田

藝評 | by  黃志華 | 2019-12-12

記起在劉靖之的《香港音樂史論(粵語流行曲、嚴肅音樂、粵劇卷)》一書內有黎小田的訪問。其中,黎小田承認黃霑那套「粵語流行曲衰落」的說法,認為現代的粵語流行曲難以上口,指出新一代青年人的審美觀與老一代的頗有距離。在黎小田心目中,流行曲一定要「旋律好聽」、節奏具現代感、歌詞須字淺意深,他對現代歌曲的感覺是「不太make sense(不太合邏輯)」。


時代的確是很不同了,但要說出有甚麼不同,卻絕不可能三言兩語說得清!


想起近日曾整理今年一首頗流行的粵語流行曲《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鄭秀文主唱的,嘗試用一張A4紙將全首歌的詞與譜抄進去,竟是幾乎抄不下,後來勉強抄好了,但見音符與文字密密麻麻,字都只可以是蠅頭小字。七、八十年代的本土原創粵語歌,卻不是這樣的,像黎小田作曲的那些名曲如《換到千般恨》、《殘夢》、《找不著藉口》等等,其詞與譜絕不愁一張A4紙抄不下,整首抄進去後還覺疏落,看去都覺舒適。從這一點,亦可見新一代與老一輩於審美觀上的不同吧!這種差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新一代音樂人為了寫出新意,不讓旋律寫來有前人的影子,不自覺便把音符寫得密集,曲式也唯有弄得複雜些,少有用舊日的AABA的主副歌模式了。


相信是沒有哪一代勝過哪一代的事,於創作人而言,只在乎創造出自己那個時代的最強音!當然,於文化上來說,我們可能難免對於某種審美趣味或者人文情懷在創作中失落而耿耿於心。


不一樣的寫法:黎小田的音樂特色

這陣子,黎小田辭世後,人們紛紛以自己的方式悼念這位粵語流行曲中的作曲大師,於是可以迅速重溫他很多經典作品。這些作品有哪些共同特色呢?粗略歸納,至少有兩個,一是短小精悍而優美;一是常常有意無意間上承民間的音樂傳統。相信,這也是那個時代的共同審美趣味。看看同時代的另一位粵語流行曲作曲大師顧嘉煇,其作品一樣有這兩種特色的!然則,我們可以怎樣區別顧、黎二人的曲風?這類比較如大而化之,憑印象地說,顧氏的歌曲創作較循規蹈矩,而黎氏的歌曲創作,較浪漫不羈,是耶非耶,或要待日後的研究者仔細比較兩家諸作,始有分曉。


或者只是偏見,聆賞黎小田的歌調,是不時見到有不一般的寫法。比如說,1981年麗的時期的武俠劇《蕩寇誌》的主題曲《你心澈悟時》,黎小田是用兩個短音結尾,甚是奇特,而詞人因應這特點,填了「可有仇人,背後……下手」!配合得妙到毫巔。除了樂音的運用,黎小田有時會嘗試使拍子多些變化,這可以舉威利主唱的一首《大控訴》(1981年麗的同名劇集的主題曲)為例,曲式聽來雖是ABA,但兩個A段在節拍上弄得相似卻又頗不一樣,增加了歌調的變化和新鮮感。另一首李龍基主唱的《怒劍鳴》(1980年麗的同名劇集的主題曲),則更是四拍子與三拍子互轉的!在粵語流行曲原創作品之中,即使不是無雙,一時間也難以想得起還有哪首!


當年,粵語流行曲的曲式,主流是採用源遠流長的AABA,即是以主副歌配搭,主歌在歌曲中出現次數較多,副歌出現次數較少,但歌曲的高潮通常是安排在副歌之中出現。如前文所說,現今的流行曲,創作人已盡量避用這種AABA曲式,樂段一般都有三段之多,段落再現的模式亦多變,甚至同一段落再現時,個別樂句都會略予變化。黎小田當年亦曾有十分前衛之時,歌曲中會有三段之多。比如麗的武俠劇《俠盜風流》(1979)的同名主題曲,那曲式感覺上是AABCBC,已經不滿足僅有A和B的兩段主副歌的安排。


黎小田一生寫了近千首作品,而本文的篇幅有限,筆者惟有精挑幾首經典之作來談,期求能從中窺見他的作品堪賞而易為人忽略之處。


《戲劇人生》與《大地恩情》——這些經典竟是先詞後曲?

說起來,筆者近十年八年曾兩番向黎小田查證關於他的經典作品的問題。一次是關於《戲劇人生》的,那次因詞人有恙不便打擾,心急起來便去請教作曲的黎小田。事緣這闋《戲劇人生》,樂句片段 f m r r’ r’ d’ t 出現了多次,但其中一次唱的歌詞是「美夢如酒醉了後」……,唱出來只能是 f m r r’ d’ d’ t ,可是坊間流傳的樂譜這處依然是 f m r r’ r’ d’ t 。問黎小田,這處是否為了就歌詞,把 r’ d’ t 改為 d’ d’ t 。但黎小田已記不清楚,只說有此可能。近日朋友推介筆者看下列的網上短片:https://youtu.be/zT0Wpp8siSc,當中黎小田也說到曾經為了歌詞改旋律音的,可惜他一時之間沒能舉出一個半個具例的例子。相信,《戲劇人生》中的這句「美夢如酒醉了後……」乃是改音就詞的實例。不可思議的是,這個音改了,樂迷看來是渾然不覺,而一般人把這首歌作器樂演奏時,奏到此處多是會奏回 f m r r’ r’ d’ t 。那麼,筆者為何會發現?只為要深入探究這闋《戲劇人生》的詞曲結合情況,甚至嘗試把歌詞重新譜曲,那才終於發現。起初,曾猜想,詞的初稿會否一度是「美夢如酒醒了後……」,後來詞人感到「美夢如酒醉了後……」會更佳,但「醉」字不協音……


相信,改了一個音而大家渾然不覺,是因為整闋《戲劇人生》的音樂和旋律太動人,而改音之處旋律線之美感是稍稍受損,卻不突兀,在聽覺上,是一閃而過,聽眾注意不到是很正常的。或曰,經典所以是經典,即使創作者為就詞而改了一個音,使歌調有小瑕玼,亦完全不妨其為經典!


筆者另一次向黎小田查證的,是有關《大地恩情》詞曲先後的問題。這個問題,詞人已記不清楚,印象中詞是填出來的。反而黎小田倒尚有點印象,答我說:「有部份曲調是據詞譜成的。」卻又記不清是哪個段落屬先詞後曲。


筆者何以有此疑問,那是在重看回1980年黎小田在《歌星與歌》月刊寫的專欄而萌生的。


黎小田在那雜誌的專欄,從1980年七、八月間出版的創刊號開始,連寫了四期,之後也許太忙,沒有寫了。在首期,黎小田談他在夜總會向顧嘉煇偷師,以及創作第一首歌曲之軼事。次期,談《人在江湖》主題曲之創作,從而感慨聽眾口味難估計。第三次,談《大地恩情》的一首插曲《雞公仔》的創作經過。第四次,談的便是《大地恩情》主題曲的創作心路。在那篇文章中,黎小田很肯定的告訴讀者:「這一首歌,我將它分為三個部份,而這一首歌,卻是先有歌詞再行譜曲。」


1980年的秋冬時份,《大地恩情》主題曲出爐未幾,印象猶新,黎小田這段話絕對值得相信。故此雖然到近年追問回這件事情時,作詞人作曲人都沒法提供肯定的說法,筆者是寧肯相信黎小田在這雜誌專欄所寫的說法。從他這篇大文再三推敲,加上現在於網上也可以看到當年原裝的電視劇片頭,於是肯定《大地恩情》原本寫了三段歌詞,由黎小田譜成歌調,其後可能為了錄唱片的需要,補寫一段歌詞,使歌曲時間長一點。


回看粵語流行曲的發展,為了適應和方便歌曲商品生產的需要,於是從七十年代後期開始,原創作品都會是先曲後詞,這樣,旋律的質量較有保證。而這先曲後詞的創作方式,便一直主導粵語流行曲到今天。以至,對於舊日的歌曲,一般人都以為必然是某某作曲,某某填詞。然而,出乎意料,公認是經典的《大地恩情》主題曲,卻是以先詞後曲的方式寫成的。這有力地說明,粵語流行曲,以先詞後曲的方式也能寫出經典來!而這亦足以顯出黎小田作曲功力之不凡!


融合中西元素,《胭脂扣》與《禪院鐘聲》的淵源

除了上述兩首歌曲,電影《胭脂扣》的主題曲,是不能不提的。為了配合影片的故事背景,這闋歌調的風格是趨向傳統的中式小調。黎小田那一代音樂人,成長中即使傾向沉迷西方流行音樂,生活環境中卻依然充滿民間傳統音樂的聲響,所以,要寫中式小調以至再粵曲風味一點的歌調,是較易寫得出的,但其中自然不乏西樂元素之融入,尤其是編曲及和弦之安排,這可讓一般樂迷也接受得來。


《胭脂扣》是主副歌模式,聽來簡單──不就是旋律簡練優美的中式小調嗎?可是要談起它來,卻毫不簡單。比如說,《胭脂扣》的副歌,實際上包含三個調門,以全曲來說,本調是G minor ,以降B音為do 。副歌一開始的兩句:「只盼相依,那管見盡遺憾世事」,調門已轉為以C音為do,「漸老芳華」四個音則回到本調,即仍以降B音為do ,至「愛火未滅人面變異」,調門又轉了,這回是以F音為do ,這也就是剛才所說的包含三個調門。


雖云流行曲創作忌轉調,但作曲家為求調性上得到對比,轉調亦是家常便飯。不過,像《胭脂扣》的副歌,短短的一小段卻包含三個調門,是甚罕見(以顧嘉煇而言,相近的例子則是《京華春夢》了)。


《胭脂扣》還隱含傳統粵曲粵樂的乙反調風味。這一點講起來絕對難以一言以蔽之,尤其是何謂乙反調,要向一般流行曲樂迷解釋,無異於向其介紹一種從未接觸過的語言文字。筆者試盡量簡單地說說,《胭脂扣》開始的幾個音,是 l. s. l. d r s. l. ,把它降低一個音記譜,會變成 s. f. s. t. d f. s. ,這樣就能夠立刻用傳統的乙反調奏唱,最重要的是當中的 f. 和 t. 都不是十二平均律音,音高上與鋼琴上的 f. 和 t. 是有差異的,乙反調的 fa 音會比鋼琴的稍高而 ti 音則稍低。現在來看看剛降低了音來記譜的樂句的頭五個音:s. f. s. t. d ,竟是跟傳統的乙反調名曲《禪院鐘聲》開始的五個音一模一樣。黃霑常說,流行曲創作,常要半新不舊!而拆穿了,《胭脂扣》主歌的音調跟《禪院鐘聲》是這樣有淵源,但這當然無損於《胭脂扣》之經典。


在詞曲結合上,《胭脂扣》也有很破格之處。詞中有句「千般心/相思」,是連續四個陰平聲字,配唱的音卻是 r’ m’ s’ m’ ,這樣的字與音的配搭是非一般的,唱來很易拗音或產生倒字。但歌詞肯定未曾因此修改過,而梅艷芳唱來是如此自然流暢,如履平地,所以沒有誰會察覺這處其實是很難唱得啱音的,一不小心會唱成「錢伴相士」之類!轉念一想,連續四個陰平字,或是很能呈現那份綿延無盡的思念!


這些,都仿如一件藝術品,不一定方方面面都完美的,但無損其偉大!


發掘張國榮與梅豔芳:造星能手黎小田

黎小田不僅是作曲家,在唱片工業中,他還是造星能手!這方面,他的一種辦事作風,很值得一記。


七十年代,黎小田在比較弱勢的麗的電視台工作,根本沒有歌星,有都給無綫簽了,但他會主動去找唱英文歌的歌手,在酒廊找到唱民歌的關正傑,其後還有曾路得、盧業瑂、葉振棠以至麗的自己培養的陳秀雯等,他也在麗的的《亞洲歌唱比賽》發掘人才,如張國榮。


八十年代初,華星成立唱片部,找黎小田主事,那時華星愁的也是沒有歌星,遑論紅歌星。黎小田遂提議搞歌唱比賽,於是有了新秀歌唱大賽。梅艷芳就是黎小田叫她參賽的。他在銅鑼灣某舞廳見她唱歌,覺得很好,便叫她參賽。就是這樣,黎小田到處找人參賽,方便華星發掘歌唱人才,而華星的發展也因而漸上軌道。


從這兩個事例,可知做一件事,如沒條件就要設法創造條件,始易打開一片天。可惜,九十年代初,林建岳買下亞視,請由細玩到大的黎小田主事世紀唱片公司,欲像華星那樣炮製主題曲,卻奈何欠天時地利,華星成功的方程式應用不了在亞視!然而,盡了力,便已很好!


黎小田已遠離我們而去,但他的作品,應無愧於他所處的年代,並將永成粵語文化中的瑰寶。只遺憾,像《大地恩情》、《胭脂扣》這類型的歌調,似會成絕唱!


(標題與為小題為編輯所擬。)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黃志華

黃志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資深中文歌曲評論人。近二十年來,積極研究香港早期粵語歌調的文化與歷史,梳理有關粵語流行曲創作的理論。已出版的著述達二十種。近年出版的有《香港詞人系列──盧國沾》、《情迷粵語歌》、《周聰和他的粵語時代曲時代》、《文字聲律與粵語歌創作》等。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