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香港教育"

【新書】馮以浤《春風舊雨——回歸前香港教育論說長短篇》陳煒舜序——〈澡雪精神識素衷〉

書序 | by 陳煒舜 | 2025-07-21

教育家馮以浤出版新書《春風舊雨——回歸前香港教育論說長短篇》,由陳煒舜負責編纂。在序言中,陳煒舜指出,馮先生投身教育事業三十多年間,親身經歷了中文大學成立、小學入學試廢除、九年免費教育開展等香港教育關鍵事件。本書收錄馮先生於1974至1994年間撰寫的71篇教育論述,既涵蓋精闢深刻、發人深省的專業論文,亦包括貼近生活、輕鬆有趣的報刊文字。陳煒舜分享,以《春風舊雨》為主標題,既增添文藝性的形象思維,且彰顯與《春華秋實》的姊妹篇關係。馮先生的教育經歷與香港歷史發展密切相關,使《春風舊雨》超越枯燥的教育史料,而呈現一位教育家的生命軌跡——戰後數十年間的香港風貌與風情,由此生動重現於讀者眼前。

【教育侏羅紀】公開試只是分流與成長,不是人格評核

教育侏羅紀 | by 黃柏熹 | 2019-07-16

是的。一如以往,「狀元」(還有「超級狀元」,到底是誰發明的用語)會成為新聞報道的焦點。譬如幾個名校考生坐在一眾新聞機構的名牌旁邊,像一個小型的記者會,從容地回答各種問題。或許他們也沒有想過,不過是考了一場公開試,忽然就變成代表,回答各種與考試無關的問題。如果說「反對修例」,會獲得掌聲,如果說「不認同暴力抗爭」,就立即挑動了人們的神經。傳媒顯然是有意為之的,促令讀者以輿論的標準來量度學生的說話,沒有人記得他們不過是剛剛從一整套陳舊的應試教育裡走出來的年輕人,沒有人問過為什麼考獲優異成績就代表他們的發言有代表性,沒有人提出這種媒體操作的不堪與傷害。沒有,每年如是。

《教束》:可以是獄卒,更可以是學生的引路人

劇評 | by 李顥謙 | 2019-07-11

社會如此紛亂不安,要編寫一齣關於教育的香港電視劇,的確是一件毫不容易的事。剛剛播畢的ViuTV電視劇《教束》,卻在一片動盪疲憊的時勢中,廣獲網民支持。無論是劇情前半部,邊緣學生勇戰尖子精英,逆轉勝選學生會的過程;還是後半部故事中,師生挑戰校長,反對將平民學校「馬修書院」轉為直資學店的壓軸主線,《教束》這齣電視劇,都能保持張力,一邊嬉笑怒罵,一邊揭露社會現實,引起觀眾共鳴,激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