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蘇聯"

文學即是抵抗:冷戰與二戰、《維爾紐斯撲克》到《西伯利亞俳句》

歷史 | by 趙恩潔 | 2025-09-11

立陶宛能夠在面對強權時有著不退縮的骨氣,或許來自他們經歷過二戰及冷戰期間的歷史,而從其文學作品中亦可昭見。趙恩潔指出Ričardas Gavelis的《維爾紐斯撲克》中,以迷離破碎的敘事,揭示蘇聯統治下人性的猜忌與自我審查;Jurga Vilė和Lina Itagaki的圖像小說《西伯利亞俳句》透過孩童的純真視角,呈現流放悲劇中的童真與希望。儘管兩部作品風格迥異,卻展現出立陶宛人以文學作為抵抗歷史的壓迫,在集體創傷中注入人性光芒與樂觀,重新詮釋歷史傷痕。

【已讀不回#54】阿泉 X 鄧小樺:命定還是選擇?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

已讀不回 | by 無定向會客室 | 2021-07-09

經歷過布拉格之春、蘇聯入侵的米蘭‧昆德拉,以那個時代為背景寫成《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人生的「輕」或「重」,人有無權自己選擇?還是「非如此不可」?今集「已讀不回Book Channel」有小樺同阿泉陪你重回布拉格,記得睇喇!

阿歷塞維奇的後蘇聯時代記憶

書評 | by 彭依仁 | 2020-10-06

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又再贏得」大選,令一直敢怒不敢言的白羅斯人走上街頭,政局動盪,連諾貝爾文學奬得主阿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也被政府派人騷擾。彭依仁從阿歷塞維奇的作品《二手時代》,談到夾在懷舊文化與物質主義的後蘇聯時期裡,所有俄羅斯人精神面貌的改變。

意大利作家新書揭露KGB殺害卡繆

其他 | by 彭依仁 | 2019-12-12

當卡繆被認定是因普通交通意外而死亡,意大利作家焦萬尼.卡泰利(Giovanni Catelli)的新書,卻揭露卡繆是被蘇聯KGB特工暗殺,以報復他自1956年秋公開表態支持匈牙利起義,並強烈批評蘇聯入侵行動等反蘇言辭。卡泰利在全書結尾表示,希望該書能在「過往曾在海沙上留下的脆弱痕跡,被時間之浪徹底沖刷之前」,將更多證據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