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舞評"

舞蹈隨筆|《Jessica And Me》 舞蹈劇場的構作意識

藝評 | by 林關關 | 2025-04-16

「何謂舞蹈?」這是每個舞蹈家家在創作旅程中必須面對的叩問。林關關近月觀畢舞作節目《Jessica and Me》後傳來觀後感,其為舞者Cristiana Morganti離開Pina Bausch舞蹈劇場後的首部個人作品,於2014年誕生。她透過與虛構「他者」Jessica的對話,反思舞蹈的本質、身體與年齡的交織,以及傳統與創新的拉鋸。作品以幽默與自省交融,挑戰觀眾對舞蹈的固有認知,從技藝展示轉向對「為何而動」的探究。Morganti以強烈的劇場構作意識,檢視自我與藝術形式,敞開疑問與自我懷疑的空間,超越形式限制,觸及藝術與人性的核心。

如能拉闊感知的維度——評「#非關舞蹈祭」《相對現場》的藝術跨媒體

其他 | by 陳美彤 | 2021-12-29

陳美彤月前欣賞不加鎖舞踊館策展的「#非關舞蹈祭」《相對現場》節目,「現場」本來就是一體多面的複雜處境,深入每個媒介的本身去發問和研習,才能調度媒介拉闊感知,此為「跨媒體」藝術的本義和初衷。

八年之旅:看黎海寧由《冬之旅》走到《春之祭》

藝評 | by 李海燕 | 2019-05-16

城市當代舞蹈團今年五月的大型製作《冬之旅‧春之祭》,重演兩個黎海寧作品,分別是上半場的《冬之旅》和下半場的《春之祭》。演出開始,鋼琴伴奏李嘉齡和男低中音黃日珩進場,舒伯特《Winterreise》組曲響起,沉厚的德文歌聲在凋零的枯樹佈景前迴盪。資產階級(bourgeoise)品味的氛圍,在重視本土、平權的今天,欣賞它可能不很追得上時代,但是對在殖民時代長大的我來說,它是多麼的熟悉。從此兩作品起到千禧後十年,黎海寧的舞蹈代表了一種特定的時代品位;《冬之旅》和《春之祭》的重演,尤其突顯香港文化之轉變,當中流行文化對藝術深度的衝擊,是香港、以致全球藝術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狀況。

香.夭︰死亡不是香港的終結

藝評 | by 黃潤宇 | 2019-01-03

死亡是一段靈動的時間?死後世界是停止運作的世界?人們莫不留意一個城市瀕死的狀態:受創、掙扎、重擊、垂死……新聞事件直觀地將其呈現。香港,惶然無措且憤怒地接收著這些信息,如同被處以極刑的囚徒站在刑具前,全部思維都濃縮於死亡節點以前的時間,無一日不在死生的結界處擺盪。煎熬難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