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霧傳來美國桂冠詩人羅伯特·哈斯〈在拉貢尼塔斯沉思〉詩評,指出詩作開首從關於「思想與失去」的詰問出發,探討了柏拉圖理型論與現代詩學對「概念」與「實物」的兩種迥異看法。寧霧引述維根斯坦、威廉斯、米沃什等人的思想與詩作,闡明哈斯如何遠離抽象,親近具體可感的日常,並在其中發掘神聖與詩意。寧霧認為,此詩最終達成了詞語與物象、靈魂與肉體的和解,並指出詩歌的本質是作為記憶的載體,為所有終將逝去的美好事物吟唱溫柔的輓歌。
兩人一起時過著狄俄尼索斯式的放縱生活——不是喝得酩酊大醉,就是進行S/M式的交歡,也思索著同樣的問題:倘若人透過在理性的範圍之外探索,遲早會在夢裡,在喝酒時或在共享的性愛銷魂狀態中,發現「存在」與「虛無」、生與死都是「一回事」,那麼,「偉大的尼采式探求」,或任何其他的甚麽探求,究竟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