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看我今天怎麼說"

《看我今天怎麼說》的兩個議題

影評 | by 洛楓 | 2025-03-12

洛楓傳來影評,指自己被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打動,表示:「電影採取平視的角度、含蓄的敘述風格⋯⋯讓人物透過影像與聲音自動講故事⋯⋯讓觀眾體驗聾人的聲音地景!」觀畢即激發洛楓思考兩個議題:一,科技能否帶來自由與平等,「人工耳蝸」的出現令堅持使用手語者容易被視為異端;二,何為聾人圈子的「異質者」,使用口語或手語者雙方有否彼此尊重和容納。電影探討何謂平等、尊重與共融,是日常生活的相處、人情的建立和自我的長進,鼓勵觀眾懷著面對生命限制迎難而上、找尋出路的勇氣。

《看我今天怎麼說》:隨時隨地揀你舒適空氣 ——訪導演黃修平 演員鍾雪瑩 吳祉昊

專訪 | by 姚嘉敏 | 2025-02-20

以兩隻手指指向眼睛,雙手手掌向天作出上下擺動的動作,然後右手穿過呈半圓狀的左手並開出一朵小花,最後伸出食指左右搖擺,這是《看我今天怎麼說》的手語,故事以聾人的角度出發,講述三位聽障青年因生命中不同的選擇而走上不同的道路,並形成各異的生命態度,最後因手語而相聚,通過三人的相處和故事引伸出不同的討論。戲中的三位主角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群體﹐戲中的三位主角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群體﹐子信(游學修飾)以聾人為榮,以手語作為主要語言;素恩(鍾雪瑩飾)則從小被母親要求學口語,並禁止用手語﹐以便融入所謂的主流社會; Alan (吳祉昊飾)游走在兩者之間,成為兩者之間的橋樑。黃修平指在修修改改的過程中,自己盡量去蕪存菁,向觀眾呈現最好的作品,亦對成品十分滿意;吳祉昊指出現實聾人面臨的是一個魚與熊掌的局面,值得大眾關注;鍾雪瑩則透過劇中得悉:「聾人文化嘅身份認同不是單一的。你可以用助聽器、可以用人工耳蝸、可以淨係用手語、可以淨係識口語、可以對文字理解無咁深入,但都可以全部都識。」正如電影主題曲 “ What If ” 的結尾所言,相信每個聾人都只是想「可以選,我選自由自在」。

在口吃和口啞之間 ——香港電影,以《寄了一整個春天》和《看我今天怎麼說》再出發

影評 | by 陳嘉銘 | 2024-12-28

陳嘉銘對比近期兩齣港產片——《寄了一整個春天》和《看我今天怎麼說》的角色,「前者的中學女生許澄患有口吃,而後者的大學畢業女生素恩就因為兩歲發燒引致失聰,影響說話。」一方面IFVA與杜琪峯導演帶起的「鮮浪潮國際短片節」,提攜了不少電影業新血;另一方面,作者列舉近十年香港電影的新晉導演與編劇,不少以與「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為登場之路,拍攝長片,如卓亦謙、黃綺琳、陳小娟等影人,在過去癲狂與過火的類型片傳統上穩進前行,「主流商業片向『正劇』進發,當然是作為一種論述,也可能是一種言情的包裝,以增強今日拍片說故事的嚴謹需要。」他認為這群年輕電影人,「以香港現實為本,正在發掘值得大家可見的人事和情感,去講更有『港味』的香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