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流行文化"

電視作者論:香港歷史與身分的季劇集啟蒙

理論 | by 李照興 | 2025-02-12

李照興認為,70 至 80 年代的香港中學生,遠遠沒有對香港近代歷史有系統性認知。有關自己城市的歷史,都籠統地被併進中國近代史之中,往往一筆帶過。去除帝制建立民國之後,不僅沒有詳細講述以後的二次大戰和香港的日佔時代,國共內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過程,就像一片空白(這段歷史在左派學校固然會有較詳細講述),更遑論其後 50 年代至 60 年代更為切身的中國大陸逃港潮,以至這一波移居香港的浪潮是如何影響二十年後的香港。50 年代至 80 年代的香港當代史,於大部分十多歲的孩子看來,差不多連官方說法都沒有。因此 80 年代社會上出現的一應政治事件,從中英談判到香港未來探索,李照興覺得那一代市民都缺乏整體脈絡來理解。有的,更多只是靠家庭長輩零碎口述的「走難」故事。

文化博物館或免「殺館」並將改成「流行文化館」 朱少璋:轉型構想名不正言不順 李展鵬:任何文化都應有好的展示空間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1-19

去年12月6日,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將尖沙咀科學館改建為「國家發展成就館」,沙田文化博物館則讓址給科學館重置。消息一出,隨即引起社會爭議,直至近日(1月15日)《明報》專欄聞風筆動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事情最新進展,指一輪擾攘過後,文化博物館如取得「免死金牌」,將逃過「殺館」命運,政府亦考慮將其重組為「流行文化館」,建議把現時文化博物館內6個常設展覽中的趙少昂藝術館、徐展堂中國藝術館以及兒童探知館遷到其他博物館,只保留現時正在展出的李小龍、梅艷芳專題展,以及金庸館、粵劇文物館、瞧潮香港60+;同時考慮將「國家發展成就館」建於中環展城館作為臨時展館。

【已讀不回 S2 #7】范永聰:用歷史佬眼光看香港流行音樂:于逸堯《香港好聲音》

已讀不回 | by 范永聰 | 2022-03-04

在商業掛帥的社會,追求「真正音樂」是否不切實際?小毛老師講由著名作曲家暨「人山人海」創辦人于逸堯所寫的《香港好聲音》,收錄十二個香港音樂創作人投身流行音樂工業的故事,以口述歷史方式,重塑香港流行音樂文化圖景。

《權力遊戲》︰「是但啦,算數啦,唔煩你喇!」

劇評 | by nico tang | 2019-05-23

結局雖然爛,但作為觀眾,我個人還是覺得有結局比無結局好,你看另一部「神劇」《SENSE 8》,拍到第二季就腰斬了。而且《權力遊戲》都還可以再等GRRM的小說寫完,在文字世界裡彌補劇集的不足,比永遠有一個吻未嘗的《SENSE 8》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