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詞.一句到尾】給十年後的我們,好嗎?

散文 | by  姚慶萬 | 2021-08-31

這十年來做過的事,能令你無悔驕傲嗎?〈給十年後的我〉大概也面世了7、8年,近一年筆者大學畢業開始投身社會,再度回味此歌,確實別有一番感受。適逢《虛詞》有「一句到尾」的徵稿,給了我機會去回溯一些廣東歌的滋味。


廣東歌的快樂時代 消失了?


10年代後廣東歌的熱潮不斷減退,年輕一眾轉投歐美日韓的音樂市場,其中尤以Kpop的影響力最大。面對逐漸萎靡的市場,廣東歌的產量大不如前,香港樂評公佈的數據中,2015年廣東歌流行曲發行了669首,比之其十年前減產一倍。此外,青黃不接的現象亦令新一批年輕人難以投入廣東歌。陳奕迅、容祖兒等在00年代紅透香港的歌手在10年代初仍然活躍於各大頒獎典禮,甚至屢屢成為頒獎禮大贏家,鎂光燈的焦點(這裡絕非指斥這些歌手),這便令一些較為年輕的歌手難以打入大眾目光。大家腦海停留在以前的香港樂壇百花齊放,對於近年的樂壇,討論區往往會出現「無聽過」的回應,一隻手絕對拍不響,在盜版唱片、外國音樂、甚至有樂壇中人亦不支持香港樂壇時,一股頹然之勢定當悄然而生。


然而,這十年出唱片歌曲的歌手們,音樂人們,他們會後悔嗎?不知道。不論如何,筆者在此為他們感到驕傲,是他們撐起苦苦香港樂壇,致其不至崩塌。廣東歌在高峰時期佔香港唱片舖約七成收入,但現在連陳奕迅推出《L.O.V.E》一年後也僅僅錄得過了500張銷量的數據,更遑論新人唱片的銷量。面對銷情慘淡,連鎖唱片店HMV也難逃清盤命運。音樂公司或歌手大可將重心放於網絡平台,放棄實體唱片。畢竟從前娛樂不多,大家會收聽電台作娛樂,那時候大眾能夠透過電台節目聽到新歌,繼而去唱片店買心儀歌手的唱片。但現在不同娛樂設備流行,串流音樂平台興起,大眾更容易接觸不同音樂。但來得快完得快,如同劃火柴,轉眼便會忘記,對於留住忠實的聽眾,顯然串流平台並非一個最佳位置。實體與網絡均對唱片和音樂行業帶來衝擊,製作人每每心態就但求不要虧損太多,也不求賺到多少。


堅持出唱片,甚至在唱片加入故事元素,令我知道香港樂壇並沒有「死」,尚有一群喜愛廣東歌的製作人為其注入生命力。Juno將屬於音樂的藝術融入日漸商業的唱片。商業與藝術在社會層面算是對立,尤其在香港音樂行業,有種錯覺是商業情歌,四平八穩才能保持行業發展。然而在筆者看來這是個惡性循環,當不斷推出的新歌曲風或製作皆千篇一律,又如何挽留轉移喜歡外國音樂市場的大眾。反而幻國的出現,讓人開始將目光投放在《The Album》的系列,甚至期待整個音樂系列的故事,市場的銷量亦反映香港樂壇現在需要突破。這種突破延續到Mirror亦可見一斑,大部分人開初認為論偶像團體香港根本不能跟韓國或亞洲其他地方比拼,但3年過去,Mirror的成功讓人知道,香港樂壇需要突破,不可再故步自封。


十年過去,香港樂壇可謂經歷低谷,但有幸一眾音樂人堅持音樂,堅持廣東歌,讓後來者有機會在不同舞台上發光發熱,縱然尚未如八、九十年代在亞洲稱雄,但廣東歌的確開始吸引香港人聽,吸引香港人的目光。


愛過這裡更清楚 廣東歌正是廣東歌


香港這個地方,值得我們去愛。其實一直以來,不少廣東歌都會連接社會,如〈天水圍城〉、〈喜帖街〉,而在這十年,香港發生許多讓人痛心疾首的事。而不少創作者也從文化藝術去記錄、宣洩對香港感情。


標題的「好嗎」乃至這段的小標題,都是源於方皓玟新推的〈你好嗎〉。這是一封信,一封詞人與歌者鼓勵我們的信。若你覺得壓抑,儘管先哭一場,靈魂與肉身的渴求讓我們過得辛苦,即管如歌詞那般,「趁養傷/別隨回憶折磨」,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再出發。悶人的日子也得過,不要束縛自己太多,最重要留存自身,方可以從頭來過,不需躲藏,但要潛藏,學會待時而動,相信就是詞人希望香港人學會的事。我們狠狠地愛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怪誕?對,但同時這是一個很甜蜜的家。


最近很喜歡欣宜的〈先哭為敬〉,當中有一句「以我哭乾的眼睛/對世紀之戀/致敬」這地陪伴我們經歷不同的事,從〈歡樂今宵〉的「不敢好奇沾污結尾」到「誰要用嘆息沾污尾聲」;〈下一站天后〉的「再下個車站/到天后/當然最好」到「同搭過尾班車/追盛世」;〈沙龍〉「儘量框住目前/大概」到「定格在最滿足/的表情」。很多廣東歌陪伴成長,陪伴香港變化。黃偉文呼應了自己以前的歌詞,帶我們一同回憶一場璀璨。廣東歌一直陪伴我們生活在香港,每一件事,每一滴感情都有一首歌讓我們共鳴。真的會像歌詞說的「歸零」嗎?會變成〈傾城〉的孤城嗎?其實〈傾城〉的孤城並不孤單,仍有我們陪伴。從〈傾城〉的鬱結消極,到〈先哭為敬〉的「拒絕不愛你」,這是我們要學會振作的依據。


其實回憶自己第一次聽〈給十年後的我〉,是YouTube上的ConcertYY短片。在演唱會上同台合唱的歌手,又能否再一起站在台上,筆者想怕是沒有可能了。許些回憶需要塵封在那段要斷不斷的歲月,來得珍貴且不噁心,只怕一天連YouTube也失去,那時候讓我們痛心的日子恐怕所剩無幾。


讓我們停留耐些


筆者對於廣東歌的熱愛,來得不算早。記得第一首喜歡的歌是陳奕迅的〈一絲不掛〉,但那時候只不過對其旋律嗓音吸引。後來漸漸熱愛中文,順理成章迷上歌詞,再發現原來有些歌詞需要你經歷過,才會有共鳴。廣東歌不止愛情,卻也少不了情歌。從〈粵語殘片〉到〈七折〉,我們告訴自己可以愛多少;在〈心之科學〉到〈一人之境〉我們學會自己也可以。要數算,有千百首廣東歌可以代表你我心聲,從那些年的「兵歌」,「情歌」;到後來年紀漸長,思考是否要學會任我行、學會要講人話乃至你蒙著嘴也要說愛你,每一首都有其創作意念,都有我們自己獨特的共鳴,都是香港人的歌。


慶幸Mirror的出現,這一個藥引「焫著」香港人,重新令一眾香港人留意香港樂壇。同時亦希望不要錯覺因為Mirror或某個誰才令人回流聽廣東歌,香港樂壇並不狹窄,不止Mirror,不止姜濤,每一年都有用心製作的歌曲,不該成為滄海遺珠。


無論你喜歡廣東歌與否,盼你可以找到一首歌安放回憶,與之共震。如同黃偉文在Concert YY 中說,「十年好快過」。日子催人,不經不覺又一個十年,我們需要將回憶放進你喜歡的廣東歌裡醃上十年,留待日後佐著年齡細細回味。我相信每一個十年都聽著廣東歌,便是沒有被動搖的事。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姚慶萬

嶺南大學中文系畢業生,現職中學教師。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1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