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by 佬訊 | 2021-06-29

屯馬開通真的很興奮,佬編卻聽到打尿震,除了因為歌聲令人顱內高潮以外,也是因為聽到曾經令人戰慄的綠袖子音樂。當年的考評局副常秘京力士,應該沒有想到這首英國民謠,會以這種方式烙印在香港學生的腦裡。或許,我們這些年來對綠袖子感覺的轉變,只不過是由創傷後遺症,變成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而已。 (閱讀更多)

孤立躺平,也要免於「惡的浮淺之處」

其他 | by 李達寧 | 2021-06-28

公論的消失,會令是非判斷失去「公共」的洗禮,李達寧分享我們如何在天地閉之時自處。「天地閉,賢人隱」,但沒有消滅「天地變化,草木蕃」的可能。怎樣令天地變化?很可惜,哲學家沒有明確的答案。只能說真誠地活,堅持思考是變化的基礎。 (閱讀更多)

【無形・致死難與抗爭,緬甸】甚麼都沒做

小說 | by 梁莉姿 | 2021-06-28

梁莉姿的短篇小說〈甚麼都沒做〉,隱約呼應了回歸前後陳冠中在《香港三部曲》裡的經典之作〈甚麼都沒有發生〉。那年香港人對歷史洪流的巨變,只覺得是「甚麼都沒有發生」,惟今日卻是一片「甚麼都沒做」的荒誕日常。 (閱讀更多)

電箱跳制

散文 | by 詩子 | 2021-06-27

情感麻木,就像大腦的電箱跳制,而這整座城市,是一片昏亂紛雜的迷宮。從此地生長過,每一顆落地生根的心都早已走不出去。無論那些鐵絲網、閘機或囚牢存在與否,所有逃亡,都不在計畫之中,亦無法實行。往後人們是否可以再次拉起電閘拉桿,點亮燈光? (閱讀更多)

【無形・致死難與抗爭,緬甸】 譬如

詩歌 | by 洪曉嫻 | 2021-06-25

緬甸年初發生政變,至今死傷慘重,而香港人對緬甸的關懷,或都出於活在我城所目擊的現況。兩地的社會運動,將兩地人民緊扣在一起,像洪曉嫻在〈譬如〉寫道,「目撃戰鼓與哀嚎/目撃譬如的本體/目撃那些疼痛如同我們自己」。 (閱讀更多)

【最後的蘋果】詩輯(二):哀戚的人嚥下蘋果,吞入這城的憂愁

詩歌 | by 曾金燕、林洛 | 2021-06-25

梅雨遲來了,這個城市這個季節,蘋果的最後一夜,市民雨中道別。最壞時刻,是每天都在洗涮,那原來皎潔寧謐的白杯。雨一直下,坐在燈下,世界還明亮嗎?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教育侏羅紀】Last Day

教育侏羅紀 | by 無鋒 | 2025-05-26

蟹宴

小說 | by 知日 | 2025-05-26

金魚

小說 | by 曾靜雅 | 2025-05-23

薄如焰火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5-23

【教育侏羅紀】蟻群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5-20

陰天 或有雨

小說 | by 楊在 | 2025-05-16

《行走的姿態》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16

奶奶的梔子花

小說 | by 陳巧蓉 |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