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麥浚龍(Juno)執導的電影《風林火山》於今日(17)在康城影展午夜單元放映完畢,讓這部耗資四億港元製作的鉅製終於讓影迷一窺真容。然而,電影在康城首映後,不少權威影評機構只給多電影一、二星評價(最高五星),首波影評可謂一面倒。當中指標性電影媒體《Screen Daily》及影評網《Letterboxd》都指出電影劇情難以理解。
在康城影展上免費派發的場刊《Screen Daily》,在其網站對《風林火山》給出了詳細評論,肯定了影片在視覺呈現上的美學,指出《風林火山》不惜製作成本,成功構建出一個「另類的90年代香港」以一種不安的基調塑造出獨特的世界觀,並列舉了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金城武從隧道出場的畫面、白雪覆蓋的銅鑼灣,以及一場被譽為電影史上最時尚的葬禮場景,這些都展現了電影在美術設計上的高水準。
然而,文章亦指出該片的敘事存在明顯缺失,直言:「感覺該片缺少了很多部分,甚至可能真的缺失了不少內容。」稱該片初剪版長達七小時(或網傳六小時),但濃縮至132分鐘後,故事失去了部分情感與敘事的連貫性。撰文者認為:「觀眾需費盡心思才能弄清角色身份,以及他們為何出現或消失於故事之中。這種情況令人難以投入影片,進而忽略了演員的出色表演。」文章建議,若以迷你影集(Mini-series)形式呈現,或許能更完整地展現其故事內涵。
另一個著名的影評網站《Letterboxd》對《風林火山》的評價亦大致相同,不少人稱讚影片的視覺效果出色,氣氛營造獨特,並突破了動作片的傳統框架。然而,也有不少觀眾表示劇情過於複雜且缺乏連繫令人困惑,更稱「未能堅持看到最後二十分鐘」。有人評論電影:「每位主角都用同樣的對話風格和單調的語調說話,這表明這是多麼的自我放縱,一點也不吸引。」甚至有人表示需要閱讀維基百科的劇情簡介,才能明白電影究竟才說甚麼。
社交媒體專頁「地下電影」在帖文表示,觀影期間觀眾相繼離席,映後甚至只得稀落的掌聲。「《風林火山》設立在一個超現實的舊香港世界,這座城市下著雪,始於一場銅鑼灣的恐怖攻擊,而從一開始,所有的事物都有一種『假的狀態』——故事是假的、特效是假的、人物是假的、表演是假的、背景是假的,而這個『假的狀態』,不太確定是不是麥浚龍的一種手段,去架空、去表述另一種影像敘事上的政治方法。」「地下電影」肯定了Juno試圖電影中創造「屬於影像的『文學性』」,但認為其故事敘述、影像美學均造成電影與觀眾有遙遠的距離,令人難以投入這「超現實的舊香港世界」。
不少網民聞此消息後,大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留言表示「任性的燒了一大筆錢,講了一個很任性的實驗電影的故事?」、「怪不得雪藏電影這麼久」、「給我看六小時的版本」等。不過,有部分網民則力撐Juno,「王家衛都係咁不停畀人話,但一樣咁多人鍾意睇。」、「每個人睇法唔同,等親身睇完再講啦。」
根據康城直播畫面,在電影放映後,Juno與古天樂、高圓圓、梁家輝一同步入放映院,並得到全場觀眾站立並送上掌聲,但未知觀眾是出於禮貌性質還是由心欣賞這部電影。由於《風林火山》於午夜時間播映,結束時已接近凌晨三點,因此不排除有部分觀眾因過於疲憊所以才中途離席。
Juno不惜耗資四億港元製作《風林火山》,搭建1:1比例的銅鑼灣實境,亦邀請劉青雲、古天樂、金城武、梁家輝、任賢齊等巨星演員。自電影煞科,至今7年仍未上映,確實拉高眾影迷對電影的期待。然而在康城首映後劣評如潮,批評劇情難懂、缺失情感與敘事的連貫性,只讚揚場景及電影畫面的精美。未知Juno最終會否放棄上映兩小時版本,選擇三小時讓電影敘事更連貫,又或聽取《Screen Daily》意見,將其以迷你影集形式呈現,完整地展現其故事內涵。